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新技术 新模式 新高度 新动能

——首届 “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凸显四“新”
2018-08-28 14:12:47   作者:高家涛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当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徐衍亮的高端永磁电动机项目路演结束后,首届 “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高端装备领域决赛现场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徐衍亮刚走出路演大厅,几个创投机构的投资人便围了上来,互加微信,方便以后“深聊”。然而,这边讨论还没结束,路演大厅再次传出了轻微的惊呼声——又一个“好项目”产生了。立刻,几位投资人又将刚刚下台的参赛选手围了起来。
       8月22日的青岛,天气还有一些闷热,比天气更热的,是这场创业大赛现场的氛围和热情。


       新技术——技术专家和投资人的“意外之喜”
       当天举行的是由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财政厅主办的首届 “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高端装备、现代海洋和文化创意三个领域的决赛。
       山东开来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东升在现场显得分外忙碌,一边关注着正在路演的项目,一边还要跟看中的创业团队和企业洽谈,如果有合适的,还要深入讨论。
       “项目质量不错,新技术多,有的在商业模式上也给了我们惊喜”,结束对徐衍亮的“围堵”之后,周东升对记者说。
       在大赛现场,与周东升一样来自创投机构的投资人共有十几位。他们有的是应主办方邀请,更多的则是追逐着新技术项目自发而来。
       “很多项目我们已经关注了很久,有的也有了初步合作意向。今天来现场,是想看看有没有更多的意外之喜”,周东升说。
       收获意外之喜的还有大赛的评审专家。高端装备领域专家评审组组长、东南大学教授戴先中对记者说,“这次大赛参赛项目质量高、亮点多,有很多技术在业内还没有见过。”
       戴先中对“变电站绝缘子清扫除污机器人”、“激光隧道”等几个项目尤为看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业化模式好。
       其中,“变电站绝缘子清扫除污机器人”是山东孚岳电气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绝缘子是电力系统常用设备,一座大型高压变电站能用到上万只。目前,绝缘子清扫大多数只能靠工人在20余米高空作业。“我们自主研发的绝缘子清污机器人可实现全天候智能清扫,降低安全隐患的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孚岳电气总经理任崇广说。
       活动主办方介绍,当天,共有来自省内外的53家企业和21个团队进行了路演答辩。除变电站绝缘子清扫除污机器人外,海洋装备智能组网监测系统、余热利用高盐工业废水蒸发器、大功率LED集鱼灯等一批可以解决产业瓶颈的新技术也在现场亮相。

       新模式——以赛代评,创新人才遴选方式
       给戴先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此次大赛的遴选及评判方式,他称之为“模式创新”。
“我参加过很多地方的评审,像山东这样采取以赛代评的方式,遴选确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创业类人选的还是首次遇见。”戴先中说。
       活动主办方之一、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以赛代评是本次赛事的最大亮点——大赛优胜人选将直接进入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遴选程序或得到泰山产业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候选资格。
       这位负责人介绍,以往泰山产业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的遴选主要面向已经创办企业的领军人才,此次大赛进一步拓展了参赛范围,除了已经创办企业的领军人才,虽然还没有创办企业,但具备核心技术、已经组建创业团队、拥有强烈创业意向的人才也可以参与,这是人才遴选方式的一次重大升级。
       在评判方式上,此次大赛也进行了创新,由评审专家组和评判团共同组成评委。其中,评审专家组由技术、产业和金融专家组成,评判团则由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科技企业等代表组成。专家组和评判团根据参赛人选现场答辩情况进行打分,最终评出优胜人选。
       “这样的评判方式,使得遴选出的人才项目更符合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和市场需求, 将有力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紧密对接。”上述负责人说。
       作为寻找“千里马”的“伯乐”,创投机构也对这样的遴选及评判模式表示欢迎。不止一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通过以赛代评,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到参赛项目的优劣,进而作出判断。
       实际上,“以赛代评”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人才遴选模式的创新,同样也是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一环。通过实战,在实现完全靠能力说话的同时,更营造出了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新高度——省内外高质量项目和人才团队亮相
      创新的遴选方式、优厚的支持政策,吸引了省内外大批高质量项目和人才团队参与此次大赛。青岛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以“高开高走”这一经济学用语来形容当天的比赛。
       温琦曾任微软中国山东COEM产品负责人,有感于山东日益向好的创新创业环境,2014年在青岛创立海研电子有限公司。此次大赛,他带来了“海洋装备智能组网监测系统”项目。该系统通过复合智能组网技术,可实现多传感器海量数据的便捷组网及数据实时回传,广泛应用于海洋监测、可燃冰开采等领域。
       实际上,海研电子在业内已是一家明星企业,曾研发了全国首台15米浮标用无人值守升降平台,研发的可燃冰监测水下移动平台也已在中国某海域投用。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考察期间,该公司参与开发的水下移动无线储能系统被选为展品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进行展示。之后,实验室还专门向海研电子发来感谢信,感谢其在实验室超算建设方面作出的贡献。
“创新无止境,我们来参赛,看中的正是这次大赛的高层次,希望能够接触到更加前沿的技术”,温琦说。
       曾获国家能源科学进步一等奖的杨洛鹏同样被这次大赛吸引,特意从大连理工大学赶到青岛。他带来的“余热利用高盐工业废水蒸发器产业化”项目,因为可实现工业废水的低能耗高效利用受到广泛关注。
       主办方介绍,项目质量高也是此次大赛的显著特点。这一方面是由于泰山产业科技创业类领军人才这一“金字招牌”的吸引,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随着山东创新创业环境的日益向好,更多的先进技术成果希望能够在此落地发展。据统计,包括在青岛举行的三个领域在内,所有领域进入决赛的创业团队中,来自省外的达到35个,超过总数的四成。

       新动能——多项目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如此多的高质量团队参与,让大赛现场气氛热烈。
       更加高兴的是与技术结缘的企业。当徐衍亮的高端永磁电动机项目获得专家好评之后,奥文电机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笑逐颜开。
       这位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奥文电机与徐衍亮合作已有15年,但之前更多的是以技术顾问的形式。“奥文电机是省内唯一获得高效电机再制造资质的企业,目前企业老的项目虽然发展健康,但希望培育新的增长点,打算与徐教授就这一项目成立新的企业,实现老树发新芽。”这位负责人说。
       杨洛鹏的项目也被淄博一家环保企业相中,路演结束后,他随即赶往企业洽谈。“已经有了初步意向,项目将在淄博落地”,杨洛鹏说。
       培育新动能,正是主办方举办此次大赛的主要目的。无论是以赛代评还是模式创新,最终落脚点在于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技术与企业对接效率之高,这让大赛主办方颇为高兴。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表示,举办此次大赛,采取“以赛代评”的方式遴选确定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创业类人选,就是为了让技术专家、创投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等深入了解科技人才、全面评价科技人才、科学推选科技人才,为拥有核心技术、成长性强的创业企业和团队脱颖而出搭建平台,实现多方资源配置、共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局面,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实现“两个走在前列,一个全面开创”的目标要求,不断增添人才新动能。(记者 高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