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努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前列

2018-01-23 10:21:21   作者:刘为民   来源:省科技厅   点击:
0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省科技系统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全省科技系统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新时代科技创新山东方案,努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提供第一动力支撑。
  一、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确保全省科技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的新飞跃,是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不仅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伟大纲领,而且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具有深远世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从战略高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把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为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明了方向。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推进科技创新的根本遵循。
  高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努力推动创新型省份建设走在前列,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维护、衷心拥戴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和领袖权威,思想上深刻认同核心、政治上坚决拥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坚定紧跟核心,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定不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到科技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组织实施好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提高科技创新供给,推动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我省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步伐,促进更多科技成果惠及群众,紧紧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党对科技创新的领导,深入落实“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总体要求,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动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良好环境。
  二、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走在前列
  山东是全国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在创新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是基础。山东自觉把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作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指示要求的重大举措,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工作部署,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确保高质量完成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任务。一是发挥国家级科技园区在创新型省份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创新型省份,国家级载体是主力。要进一步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增添活力,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全省区域创新发展。二是发挥创新型城市区域带动作用。创新型城市具有创新路径特色鲜明、创新成效推动城市发展、创新带动作用明显的特点,是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支撑。我省已先后有济南、青岛、烟台、济宁4市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中青岛的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今年,又有威海、淄博、日照、东营、潍坊、莱芜、临沂等市申请建设创新型城市,省市两级在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上集中发力,将加速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进程。三是以结构调整促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设最重要的特征是发展理念新、产业结构优、资源配置强、创新成效显著。围绕上述目标,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按照建设现代经济体系的要求,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量质双升。全面落实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发展,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领军企业为主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四是发挥科技人才创新生力军作用。尊重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的规律,更加重视科技人才在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提倡人才团队集成创新,在现有科研条件基础上,重视从事基础研究、公益性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培养创新后备力量,助力创新可持续进行。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立针对基础性、公益性科研持续稳定支持机制,支持科技人才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源头活水”。完善科技人才荣誉机制,强化用事业、感情、荣誉留才。制定加快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持续稳定支持、收入分配激励、分类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强化制度保障,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努力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加快构建以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基层科技人才为主体的科技人才体系。五是全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探索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积极创建中国(山东)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快构建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实施专利导航强产业工程和知识产权运营促转型工程,培育一批知识产权强企,提高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
       三、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助力海洋强省建设走在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山东是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人才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具备在海洋领域实现从大到强、走在前列的条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将会为海洋强省建设提供支撑。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将以青岛为核心建设海洋科学中心,带动临海7市走错位发展的路子,推动海洋产业群“上下配套、左右耦合”,形成创新型产业增长极,实现“一核多极”的发展态势。一是加快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积极争取E级超级计算机、大洋钻探船等重大科学装置落户,推进大海上综合试验场、国家科考船队建成运行,打造条件完备的开放式综合科研平台,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团队参与活动,实现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重大原创性突破,抢占全球海洋科技战略制高点,推动海洋实验室尽快正式进入国家实验室序列和国际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前三甲,全面支撑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中心建设。二是推动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发展。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为载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建设海洋科技转移转化聚集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源头创新的供给能力。支持青岛、烟台、潍坊、威海4市建设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辐射带动山东沿海实现海洋产业聚集发展。三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优势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产业研发创新体系,实施好“透明海洋”等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夯实重点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重点培育具有规模优势和发展潜力的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基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绿色海洋化工、海洋信息服务等产业,支持发展高新技术创新产业联盟建设,促进云计算与大数据、智能制造、新能源等相关产业集聚耦合,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助力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前列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实走在前列的指示要求,农业科技创新具备条件。2016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强化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种业是农业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粮食安全,把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也是强调良种的问题。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持续深入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启动新一轮技术创新、“南种北繁”“东种西育”试验,组织实施马铃薯雾培技术、藻类为基的生物合成材料等技术攻关,加快推进种业基础理论创新、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突破性新品种培育和制繁种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提高现代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二是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渤海粮仓”工程的贡献是解决滨海盐碱地利用问题,为内陆盐碱地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是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要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国务院批复在黄河三角洲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就是要推动这项科研更加深入,示范应用更加广泛。在前3年探索的基础上,要以发展生态绿色循环农业为核心,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升级版,强化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绿色、循环、可持续的新路径。三是深化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通过3年多来的建设实践,我省构建了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龙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省级农高区为重点、省级农业科技园为依托,覆盖全省涉农县(市、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链条向高端延伸,带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得到中农办和国家科技部的充分肯定。农业科技园区体系建设要持续深化,发挥科技园区在地方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作用。立足打造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先行区、现代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孵化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样板区和农业领域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区,加快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努力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