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别关注 > 正文

院士专家“头脑风暴”助力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创新升级

2017-12-01 10:13:32   作者:刘梅梅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0

       “仿生柔性载运机械模拟土壤动物柔性特征构成,降低装载机铲斗、自卸车厢、斗轮机轮斗等部件土壤粘附,提高工作效率。” 11月28日,在中国(日照)现代农业装备科技创新峰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吉林大学教授任露泉以《农业全程机械化创新发展的仿生研究》为题,从“仿生创新”这个全新视角切入,对现代农机装备产业未来发展提出了新思路,现场300余位参会代表纷纷对此点赞。不少专家认为,源于生活智慧的“仿生创新”将是今后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近年来,山东作为我国农机工业第一大省,农机工业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农机行业的总体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多年稳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行业第一梯队共有4家企业,其中山东就有3家;拥有农业装备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十三五”优先启动的36个国家研发项目中,山东的企业和高校牵头承担的达到7项,参与达到了60多项。但从国内外农机行业发展态势来看,我省农机工业仍存在着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同质化竞争严重等诸多问题,产业亟待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指示精神,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加大农业机械科技创新力度,助力农业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11月28日-29日,山东省科技厅等七个主办方邀请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以及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齐聚日照,针对农机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掀起了一场高层次、高水平的“头脑风暴”。
   
       当前水平怎样?
       规模世界前列,但源头创新不足

       “我们这款大蒜播种机是世界首台,正芽率可达90%以上。”在会议期间举办的成果展上,山东省玛丽亚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的一款大蒜播种机引来众多专家点赞。该公司副总经理辛磊介绍,该机器每小时可播种3亩地,不仅能完全代替人工,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及大蒜亩产量,优化了蒜型。
       “该产品解决了世界级难题,对推动大蒜产业全程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少参会专家纷纷表示。
       “我国农机产业规模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像这种大型机械设备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成果并不多,源头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提出,促进我国农业提质增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关键。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蒋亦元等多位专家在主题报告中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们认为,目前山东在农机装备产业新技术研究、生产、推广应用等领域虽走在了全国前列,但对标国际先进,下一步的关键还是要加强产业集成及新技术的创新应用,“要进一步从源头优化关键核心技术,用科技创新武装农业。”
       “推动产业创新升级,还要在创新能力建设上努力,要时刻对标国际先进,要有危机感,不能只看规模、产值这些优势,关键要看清不足,如此方能不断前进,实现从跟跑、并跑转变为领跑。”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金光接受采访时说。

       未来路在何方?
       全程全面机械化,向智慧农业“进军”

       “发展现代农业,靠的就是全程全面机械化。而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要推动农机1.0至4.0并联发展。”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对发展现代农业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罗锡文提出,中国农机1.0是全程全面机械化从无到有,是机器代替人力和畜力作业;2.0是从有到全,是实现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3.0是从全到好,是用信息技术提升农机化水平;4.0是从好到强,是用网络技术指挥农业机械作业。实现全程全面机械化,要采取农机1.0至4.0并联发展。“要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水平,补足短板,促进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汪懋华也提出,当前我国正处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程度从跟跑、并跑到领跑转变的关键时期。进入新世纪,农业发展要在智能化、智慧化上“做文章”,要把握信息科技革命促进产业变革新趋势,充分发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这些信息科技优势,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关于未来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康绍忠认为,未来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空间布局,节约利用资源,保护产地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仿生创新、智慧农业、智能工业1.0至4.0等这些现代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的探讨,对企业创新启发很大,为我们未来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威海佳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夕宁对记者说。

       具体如何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定位有了,方向有了,企业、高校院所、政府等各方又该如何付诸具体行动?
       “专家提出的这几个创新方向都很重要、迫切,但是以我们当前的创新水平,离智能化还有很大距离。”朱金光从企业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实现智能化是有前提的,当前要着力突破的关键点在于自动化和信息化。
       “这是推进智能化、发展智慧农业的前提。只有全面实现这两点才能为将来实现智能化打下基础。”朱金光说。
       在整个创新生态中,企业主体作用是关键,高校的科研优势、政府的政策引导同样不可忽略。
山东农业大学科技处副处长王永军表示,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企业、高校一方面要从当前发展形势出发,认清发展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关键技术研发、突破。与此同时,还要以政府主导,完善创新体系。政产学研各方都要找准各领域痛点,精准发力,协同创新。
       对此,与会专家也建议,当前山东的协同创新体系、模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的创新要在“务实”上下功夫。比如就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来说,一旦大方向、原则确定了,重点探讨解决的就应该是具体突破哪些技术,如何分解,怎么执行落地等,“各方要加强交流合作,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度探讨。”(记者 刘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