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张颖辉 高家涛)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创新型国家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全省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抓手。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山东将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方案》提出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六大重点任务,对组织实施作出部署。同时,还明确了创新型省份建设指标和建设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
《方案》提出,山东将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强化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区域创新综合实力,以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为突破,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激发潜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力,加快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把山东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这一方案,山东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目标是:到2018年,形成特色区域创新发展格局;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示范;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比例达到20%以上,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55人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6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以上;全省科技服务业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年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亿元。到2020年,创新型省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科技体制改革成效更为显著,区域创新体系更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更加优化,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对外依存度进一步降低,主要创新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方案》部署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六大重点任务,分别为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强化创新型省份建设支撑、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技术供给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推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以及开展创新型省份建设监测评价等。
《方案》要求,要加强组织领导。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工作,省科技厅负责创新型省份建设的组织实施。同时,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各市结合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差异化制定建设创新型省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和系列配套政策,明确工作任务和措施,加大保障力度。支持若干地方和单位开展政策先行先试,率先实现突破。
《方案》还从强化政策落实、优化资源配置、营造良好氛围等方面对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做出具体要求。
——详解——
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
《山东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了六大重点任务。其中,在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方面,《方案》要求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区域科技创新示范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发展、实现县域创新发展,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发展格局。
《方案》提出,支持济南、青岛等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形成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核心支撑力量,辐射带动全省创新发展。推动济南、烟台、济宁市进入国家引领型创新型城市行列,支持威海、日照、淄博、潍坊、东营、泰安等市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同时,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总体规划,强化科技创新支撑,激发试验区建设内生动力。发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优势,积极培育海洋经济新引擎,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先行区。发挥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全国领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建设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筹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同时,推动省级高新区“以升促建”,创建国家高新区,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
县域创新方面,要全面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四级体系建设,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示范作用显著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2020年全省高企将超8000家
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支撑。《方案》部署了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加速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等任务。提出到2020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8%以上;到2020年,全省以科技领军企业为主体、产值过千亿元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其中产值超过5000亿元的5个,覆盖海洋生物技术与医药、高端装备、云计算、新材料、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成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的目标。
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方案》提出通过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等举措,进一步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和动力。同时,积极构建适应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科技孵化生态,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发展。到2020年,重点打造百个配套支撑全程化、创新服务个性化、创业辅导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明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产业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小巨人企业,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增长点。
鼓励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实验室联盟
《方案》还要求,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源头创新生力军作用。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源头创新的作用,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基金,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不断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推进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支持科研院所优化自身研发布局,凝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强在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供给中的骨干作用。推行学术团队制度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PI制),有条件的可配备科研助理,推动科研人员的有效组合和科研资源的高效利用,赋予首席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人财物支配权和资源调动权,充分发挥高水平人才在科研创新中的领军作用。
同时,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要素集聚性强、学科交叉跨界融合度高、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作用强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布局建设,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或组建实验室联盟,形成创新合力。立足我省优势产业,在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综合性强、集成性好、开放协同度高的省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一批新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现有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形成优势互补、梯次连续升级的系统布局。
确定100名创新型领军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方案》提出,要通过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领军人才发挥作用、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要发挥“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的引领作用,集聚一批对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带动作用的首席科学家、产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对引进的一流或顶尖人才团队,实行“特事特办、一事一议”,通过项目资助、创业扶持、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综合资助。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逐步建立起院士专家与设站企业协作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确定100名创新型领军人才,建立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为科技人才专心工作、潜心研究营造环境。建立领军人才创新对话机制,增强领军人才在主导创新中的话语权和科研活动主动权。支持领军人才瞄准高端和前沿技术方向,自主确定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攻克重大科技难题。允许领军人才根据科研需要,自主组建科研团队,开展前瞻性、跨学科创新研究。
同时,制定并实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发挥收入分配政策对科研人员创新的激励导向作用。允许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命名“杰出青年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工作室”等方式授予科技领军人才更高荣誉,增强全社会对科技创新的认同感。
建立技术创新追踪和储备机制
提高创新型省份建设技术供给能力是《方案》部署的六大重点任务之一。
《方案》提出,建立技术创新追踪和储备机制。充分发挥专家智库决策指引作用,瞄准科技前沿,建立常态化的技术创新追踪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技术预测,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通过自主选题开展前瞻性研究,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储备一批能够形成先发优势的技术,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在更多领域实现“并跑”与“领跑”。在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方面,重点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科研机构在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软件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与人才交流合作。加强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哈萨克斯坦分中心、省生态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暨中乌生态纺织国际科技产业园、中以农业科技生态城、中集巴顿焊接技术研究中心、中欧膜技术研究院等重点合作园区和平台建设等。
此外,在强化知识产权保障作用方面,实施知识产权强省战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到2020年,在全省培育100项左右在重点领域掌握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形成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优势。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方面,支持青岛市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打造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青岛模式”。支持威海市推进省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和军民融合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级军民融合示范区。另外,还将实施“民参军”科技计划、“军转民”计划,支持共建军民两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各类创新平台等。
构建起科技创业投资体系
科技与金融融合是近年来的热点,《方案》将推进科技和金融紧密结合作为了重点任务之一,提出加大科技投资基金支持创新力度,发挥省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省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政府股权引导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构建起覆盖种子期、初创期和发展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的科技创业投资体系。
同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组建全省科技金融联盟,依托我省金融机构,以企业征信为基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支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推动全省科技金融创新融合发展。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利用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和高科技企业提供信用增级,实现“无抵押、无担保”融资等。(记者 张颖辉 高家涛)
下一篇:山东将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相关新闻
- 科技部复函同意《山东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 (2017-04-01)
- 济宁实施六大工程培育科技沃土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7-06-13)
- 山东三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列入国家试点 (2017-12-15)
- 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到青科大调研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2017-03-14)
- 山东德仕石油工程集团:萃取精华发酵 集中快速突破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