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盐碱荒漠迎来绿色希望

2011-03-29 17:00:23   作者:通讯员 刘洋 记者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本报讯  日前,中科院海洋所盐碱荒漠和盐碱农业研究取得进展。该所邢军武研究员通过长期研究,克服了大风和干旱对碱蓬和其他盐生植物种植的不利影响,可以在内陆极端干旱的高盐碱环境大规模种植碱蓬和其他盐生植物,建立植被,消除裸露的盐碱荒漠及其盐渍化与盐碱尘暴的扩散,实现生态环境的改良和优化并建立高效盐碱农业产业。该项成果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据悉,我国约有14多亿亩盐碱地广泛分布在东北、西北、华北以及中部和沿海地区。由于干旱缺水降雨稀少,土壤和地下水中过高的盐碱含量导致植被缺乏甚至寸草不生,在干旱和大风的影响下,这些荒漠盐碱环境中的盐碱粉尘随风飞扬,由此形成的盐碱尘暴肆虐成灾,导致水土流失,盐渍化扩散,而耕地因盐渍化而减产或绝收以致弃荒,庄稼树木枯死,又成为次生荒漠。此外,盐碱粉尘还会引起水源、河流、湖泊和大气污染,引发多种疾病,危害人畜健康。恶劣的盐碱环境不仅使盐碱地区的人民陷入贫困和生存危机,其盐碱粉尘还会在大风的携带下,对数千甚至上万公里之外的周边地区和城市造成广泛的环境与健康危害,包括加剧水源污染、金属和建筑物以及设备车辆腐蚀、呼吸道和粘膜系统水肿与感染等。
    该发明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课题“高效盐土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碱蓬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技术成果之一。它通过建立植被消除和控制盐碱荒漠与盐碱尘暴,建立盐碱农业产业,对改变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华中以及沿海盐碱地区和周边地区城镇农村的生态环境,克服耕地和淡水资源不足,提高国家的食物和能源供给能力等都具有十分重大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