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海岛突围”:海洋与陆地的媾合之旅

2010-08-24 17:49:01   作者:记者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作为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桥头堡”,海岛不仅是国防屏障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海岛突围”有两重含义:一是作为陆地经济的重要补充,海岛经济如何摆脱GDP依赖症;二是作为发展海洋经济的试验田,海岛经济如何摆脱多年来形成的经济与生态矛盾圈。
  与海有关,必言山东。在探索海岛经济发展模式的路途上,山东也没有让国家和全国众多沿海兄弟省市失望。8月16日-18日全国首届海岛经济论坛在长岛的成功举办就是山东发展海岛经济的新探索。        

          
从“鱼盐之利”到“私人岛主”


    史料记载,早在上古时期,我国沿海地区就有一些居民移居近海海岛,海岛开发初露端倪。但由于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海岛的认识只是局限于“鱼盐之利”和“舟楫之便”,海岛开发模式十分单一。明中叶以后,我国海岛开发开始由传统模式向农业、渔业、海上贸易等多样并举的开发模式转变。
    至清朝,我国海岛开发模式已经较为成熟。渔民乘船出海捕鱼,如果途中发现离岸较近的海岛,就将其作为临时休息、修补渔船和渔具的中转站。而如果该岛面积较大、资源较为丰富、位置较好,渔民就可能在岛上定居下来,汛期捕鱼,平时则从事农耕、畜牧或盐业。我国沿海地区的许多海岛都是早期渔民开发出来的,甚至一些海岛至今都以早期渔民的名字命名。
    海上贸易是早期海岛开发的又一模式。明中叶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社会动荡,海防式微,政府控制力下降,以民间性、地方性形式出现的海上贸易孕育发展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海盗走私,在一些沿海地区,以经营各种加工原料及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在经济上追求高额利润、牟取暴利为目的的海上走私贸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二是海盗踞岛定居开发,海盗割据岛屿,同岛屿居民一起垦荒种田,规鱼盐之利,发展海上交通贸易,由此发展起来的海岛经济一度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沿海渔民迁往海岛以后,也带去了陆地上的种植业,只是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海岛农业种植作物种类很少,以山芋为主,只有少数海岛可以种植水稻。土地开垦也是海岛农业的一种发展模式,金门岛、海南岛、台湾岛等东南沿海众多海岛均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开垦,并逐渐出现村落。
  如果说古代海岛开发模式较为单一,只限于农耕、渔业与海上贸易的话,现代海岛开发模式则要丰富多彩得多,海水养殖和海岛旅游是其中两种主要模式。单就海岛旅游而言,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1930年,美国《财富》杂志创刊号预测:“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私人所有的岛屿,甚至会取代游艇在今日的地位。”时至今日,“私人岛主”这一词语对于我们已经不再陌生。
  现任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的艺术家朱仁民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岛主”,1992年,他以9万元的价格获得了一处荒岛40年的使用权,实现了他的“岛主”梦;王树春被人称为“中国最大私人岛主”,2003年,他“买”下距深圳5海里的三门岛,岛上员工最多时有300多人,每月综合成本达35万元;台湾商人陈明哲早在1999年便开始了海南岛西岛的旅游开发,如今他的新项目——茂名的放鸡岛也开始逐渐浮出水面,2005年五一期间首次开放的放鸡岛,半年中迎来3万多名旅客,2006年再次开放半年时游客数量猛增到11.3万人……
  “岛主”们的个案似乎只是海洋旅游业的极致,但是反映了海岛经济发展的无限生机。与此同时,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也是今天许多人的聚焦点。
  今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正式实施,一度“叫停”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再次“解冻”。根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最新统计,我省共有海岛456个,总面积111平方公里,其中500平方米以上海岛有320个,常住居民海岛34个,无居民海岛286个。可以说,山东发展海岛经济大有可为。
  不过,当“岛主”确实是一个烧钱的买卖。中科院海洋所一位专家表示,无居民海岛大都不具备生活条件,即使是要搞建设,所用材料也要从陆地运过去,投入要比在陆地高出十几倍。青岛一位养殖企业老板看中了大公岛,据他计算,仅修建岛上的道路、建护岛上的房屋、安装发电设备等基本建设投资就要上千万,如果要把整个岛建好,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恐怕一个亿都拿不下来。在巨大的开发成本面前,千万富翁都会打颤。


“生态压倒一切”


    珠海拥有大小岛屿106个,近年来,海岛旅游业、现代海洋渔业、仓储物流业和海洋科技产业等海岛经济特色日益凸显。珠海市委、市政府甚至提出了“人要上岛,以岛生财”的口号。珠海万山国家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已被列为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三大试点之一。外伶仃岛海上嘉年华、万山庙会、东澳岛集体婚庆、桂山岛国际海钓等大型活动的举办使珠海的海岛旅游内涵不断丰富,旅游资源迅速整合。
  素有“千礁岛县”美称的福建平潭,拥有126个岛屿和702个岩礁,早在1993年就被列为全国6个“国家海岛资源综合开发试验区”之一。海西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海岛保护法》实施之后,平潭海岛经济迎来了又一次发展契机。
  不过,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与不断升温的海岛旅游相比,人们似乎更加关注海岛保护,国内外关于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各种会议逐渐增多。
  此次海岛经济论坛上,讨论最为集中的议题即海岛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海岛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我省海岛保护与开发新模式引起与会专家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省对海岛保护和开发利用重视程度不断增强,海洋主管部门正在全国率先编制《山东省海岛保护规划》,研究制定《山东省海岛保护条例》,海岛经济已经成为我省海洋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在此次会议上受到专家好评。
“开发岛屿经济,必须把保护岛屿生态环境放在压倒一切的位置上,万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会上强调。
  “与陆地相比,海岛生态更为脆弱,资源和空间也更为有限,因此,发展海岛经济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更应该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否则只能把对环境的破坏留给子孙后代。”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也说。
  “欧元之父”蒙代尔认为,从世界范围看,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往往是岛屿,比如新西兰、新加坡,对长岛来说,这是个很重要的提示:在贸易政策上应该更开放。
  作为本次论坛的发起人之一,长岛县委书记姜清春则将长岛作为海岛开发的现实样本,提出“优势为上,产业为基,文化为魂,保护为本”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
  长岛是山东省和环渤海地区唯一的海岛县,由32 个岛屿和8700平方公里海域组成,独特而丰厚的区位优势和海洋生物、旅游、航运、风能和文化等资源是其发展海岛经济的基础条件。目前,正在实施的“四个100万”工程构筑起长岛蓝色高端产业的新基础。
  此外,长岛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集结地之一,正在实施的“百千万亿”工程(“百”,打造百年渔俗文化;“千”,打造千年妈祖文化;“万”,打造万年史前文化;“亿”,深入挖掘列岛地质特殊形成及地质地貌景观,打造亿年地质文化),将为其发展海岛经济提供持久的软动力。
  为了贯彻“视生态如生命”的发展理念,长岛正在努力做好“控制”和“吸纳”两篇文章,“控制”主要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树立环保节能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吸纳”主要是实施海陆两个大造林,海下营造100 万亩海底森林,陆上植树造林5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0% 。


正确看待GDP


  岛上是绿油油的原始或人造树林,海水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在游弋,空气是新鲜的,仿佛进人另一个世界……今年世博会上展出的马尔代夫国家馆,主题为“马尔代夫的明天”。这个十年前仍给人以贫穷和零星印象的岛国如今已经成为国际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典范,创造了全世界发展海岛经济的成功模式。马尔代夫的成功公式被人归纳为:超前规划,追求人与环境和谐+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生态而非经济意义上的开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制定优惠政策与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除了马尔代夫,巴厘岛所代表的东南亚海岛是目前亚洲旅游业开发最成功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度假地之一。原本处于“农业不能自给,工业仅有初级发展”的阶段,但依靠独特的海岛资源,以发展岛屿旅游为突破口,却摆脱了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岛屿特性,经济实力和知名影响力迅速提升,走的就是特色开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并由此步入发展的良性循环。
  韩国的济州岛(现已经改为济州国际自由城市)是韩国唯一的特别自治道,享受除国防和外交之外的所有行政自治权,在大量优惠政策的助推下,正朝着成为“亚洲旅游及商业中心”的目标前进。
  具体到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模式,龙永图认为,海岛经济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经济形态,联合国就把岛屿国家和内陆国家作为两类独特的国家予以特别关注,岛屿国家和岛屿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相当的独特性。“我们不要过分强调海岛经济的重要性,因为海岛的面积毕竟小,而且海岛的环境形势非常脆弱,所以不易大力发展经济,在这么小的面积上要产生大量的GDP是不可能的”。
    成思危为海岛开发提出四种模式:开发区模式,以海产品、养殖、加工业为主,一个成功的例子就是大连獐子岛集团;保税区模式,实行物流主导,综合配套,港区结合,协调发展,实行这一模式一定要有港,而且后面要有区域,实现港区联动;生态区模式,比如上海崇明岛提出建设示范生态区,给上海人民提供一个休闲、享受大自然的环境;旅游区模式,这是当前最为普遍的海岛经济发展模式。
  交通不便、淡水缺乏、基础设施薄弱、生态脆弱、资源和空间有限、环境承载能力差等先天瓶颈使得如何在海岛地区实现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海岛开发中亟待解决的课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生巨大的环境压力,海洋环境保护缺乏宏观规划和法规标准,海洋环境保护资金技术短缺,监管机制不完善,在海水养殖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造成的陆源排污和海运泻污等严重污染近岸海域,甚至引发灾难性问题,已经给海岛经济开发提出了警告。
    我国拥有岛屿6500多个,岛屿总面积近8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浙江洞头县发展和改革局曾对全国6省市12个海岛县(不包括广东省珠海市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和福建省福州市琅岐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做了比较研究,长岛县GDP排名处于第三梯次(第10位),不过在2002-2008年间,递增率却在第一梯次(20%以上)。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管理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蒋铁民认为,我们不能因GDP而GDP ,就算看GDP也要看人均的GDP。“浙江一带的一些沿海县GDP很高,但是他们造成的污染也相当大,我们要正确理解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