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五月山东热播蓝色火种

2010-05-25 16:30:57   作者:记者 周传虎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5月16日,“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示范市研讨会”在荣成举办

5月13日,胶莱人工海河课题研究座谈会在潍坊举行

    编者按  5月份以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进入一个新高潮,国家发改委课题组调研、中韩自由贸易区进入论证、胶莱人工海河课题研究座谈会召开、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研讨会举行、“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举办……我们看到,蓝色火种正在齐鲁大地挥舞撒播。

发改委课题组来鲁调研


    5月15日上午,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与前来山东调研的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课题组进行了座谈。王仁元强调,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有利于推进海洋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结构调整,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深化沿海开放战略,关系山东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大局。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希望课题组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方法,站在国家战略高度来帮助山东谋划发展大计,力争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区域经济一体化、财税体制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研究提出有创新性、突破性的对策建议,为走出一条发展蓝色经济的新路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会后,课题组受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委托,分别到潍坊、烟台、威海、青岛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5月15日-16日,课题组到达山东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潍坊进行调研,在寿光召开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创新与改革开放专题座谈会,与潍坊市各主要部门进行了深入交流。
    王仁元指出,此前,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多次强调,要充分借助国家层面的研究机构,加强对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事关全局重大课题的研究,为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荣成创建“低碳技术示范城市”


    为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机遇,荣成市以发展低碳经济为导向,全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积极推进具海洋特色的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5月16日,荣成市召开“半岛蓝色经济区低碳经济示范城市研讨会”, 省科技厅副厅长、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乃胜,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方建光,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史宏达分别作了“关于发展海洋低碳技术的几点思考”、“论海水养殖与低碳经济”、“海洋能的现实与未来”的报告。次日在“2010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荣成作为全省首个“省级低碳技术示范城市”揭牌。
    李乃胜副厅长在会上指出,海洋低碳技术顺应国际海洋科技发展的时代潮流,十分契合国家海洋科技发展的长远目标。大力发展海洋低碳技术、促进低碳经济长足发展、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城市,不但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部署的有力切入点,更是一条突出荣成海洋城市特色的重要发展途径。他认为,荣成应在海水动力能源示范工程、海岛物理能源示范工程、海洋生物能源示范工程、海洋碳汇渔业示范工程、海底森林建设示范工程和滨海湿地整治示范工程等6个方面谋求突破、重点发展。
    据悉,低碳技术示范市建设将充分考虑“绿色”发展,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考虑产业发展和布局,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陆域生态环境为基础,集约和节约利用生态资源,强化节能减排,以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重点从新能源利用技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技术、碳汇渔业、低碳交通、建筑节能、森林碳汇示范、低碳服务业、低碳生活方式等方面开展研究和示范,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进入论证


    5月13日,第三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在成都召开,中韩两国草签《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协定》及其第一阶段《实施议定书》,同时确定山东为先行省份,由此,山东成为中韩陆海汽车联运唯一试点。山东社科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范振洪认为:“山东成为唯一试点,必将促使鲁韩贸易更上一个台阶,同时这也是中韩双方决心建立自贸区的一个信号。”
    本届中日韩运输及物流部长会议试图建立一种东北亚无缝物流体系,而鲁韩陆海汽车联运就是整个无缝物流体系的先行军。根据《实施议定书》,第一阶段,中韩双方将允许装载集装箱的拖车相互驶入,不仅每个集装箱可以节约换装时间3.5小时,还可为进出口双方分别节约搬卸和运输费用50美元。一旦今后允许包括牵引车在内的整车相互驶入,通关时间将更为缩短。
    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贸易“铁三角”,中日韩三国间的货柜吞吐量占全球年吞吐总量的3成以上,是亚洲最大的运输链。因此,从贸易规模来讲,中日韩最有资格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中韩陆海汽车联运则让自由贸易区不再只是个“设想”。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漏,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中的一个设想,目前,省商务厅正在研究论证。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国家在广西搞的东盟自贸区类似。在山东半岛建设中日韩自由贸易试验区有三国共通的文化基础,但是由于涉及国家之间的事情,中韩海底隧道真正建成可能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潍坊加速研究“胶莱人工海河”


    进入21世纪以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巡视员王诗成是“胶莱人工海河”工程的积极推动者。近日,他在对胶莱人工海河规划进程进行回顾时,做了一张“胶莱人工海河进程备忘录”,从2004年4月7日他的建议在大众日报编辑部《内参特刊》刊发,到2005年8月15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召开胶莱人工海河项目前期预研方案论证会,从2006年10月12日-13日召开首届“胶莱人工海河论坛”,到2007年3月7日九位两院院士联合向温家宝总理和曾培炎副总理呈送“关于加快推进胶莱人工海河前期预研工作的建议”,备忘录列出了24件近年来胶莱人工海河规划研究中值得记录的事情。
    5月13日,“胶莱人工海河课题研究座谈会”在潍坊召开。王诗成巡视员介绍,自胶莱人工海河战略工程构想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代表的国内外财团纷纷看重该工程的巨大商机,密切关注海河工程动态。200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战略行动计划《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将“莱州湾水体交换率的定量评估,人力活动对莱州湾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评估”纳入其科技支撑部分先期研究。王诗成认为,海河经济既是真正意义的蓝色经济,也是引领当今潮流的低碳经济,如果说海陆统筹是蓝色经济的主要特征,而海河统筹则填补了蓝色经济区域布局的空白,也为蓝色经济由海向陆梯次推进注入血脉,加速融合,促进海陆一体化进程。胶莱人工海河水动力研究纳入国家战略和政府决策层的参入,标志着胶莱人工海河课题研究进入了快车道。
    潍坊市委书记张新起认为,潍坊应该关注研究、参与研究、推进研究胶莱人工海河。这项工作要和“黄”“篮”工作结合起来,要和国家、省和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要与青岛、烟台相关市县建立区域协作平台,共同推进胶莱人工海河课题研究,共同治理生态环境,共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沿海七市聚首青岛共绘未来半岛“蓝图”


    在“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启动实施一周年之际,由省委宣传部、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和大众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蓝色经济大家谈·首届半岛市长论坛”于5月22日在青岛举办。此次论坛是继去年8月10日“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之后的又一次蓝色盛会。
    一年以来,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阵地,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滨州、东营七市都把发展海洋作为重要战略取向,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错位发展,抢抓海洋开发建设的先机,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会上,沿海七市代表畅谈蓝色经济发展趋势,并对蓝色经济背景下各自的城市品牌与定位、经济、海洋产业等方面的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据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规划已经初步完成。省发改委副主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军继在接受中广网记者采访中介绍,按照山东省的规划,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主线,海陆统筹,由海及路,梯次推进,并初步确定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区和联动区:“在规划范围上,我们初步确定规划主体区包括山东的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的陆域,陆域部分共涉及到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的其他行政区域。主体区三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将近一半多的GDP的总量。”


省蓝办积极推进蓝区规划建设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曾有一个很形象的概括,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山东提出建设蓝色经济区堪比当年邓小平在南海边“划的一个圈”。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中,费云良透露,山东省编制蓝色经济区规划有五条原则,即: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在产业上,山东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都要搞,一产的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加工等,二产的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三产的旅游、物流业、海洋信息产业等。规划以海洋为主体,由海及陆,海陆统筹,梯次推进,一体发展。他还透露,目前,山东在金融、土地,包括海域使用权、滩涂土地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已经提出了一些需要国家扶持的政策。
    5月5日,省蓝办副主任宋军继同省政协赴北京向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员会汇报了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的有关情况,全国政协初步计划6月上旬赴我省调研。5月6日,常务副省长王仁元带领蓝办人员就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向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作了专题汇报。5月11日,国务院批示了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浙江沿海经济带和广东海洋经济实验区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地区。据悉,国家发改委近期将召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会上将主要听取山东、浙江和广东三省关于前期工作的汇报。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将三省规划草案送有关部委征求意见,国家发改委不再组织联合调研组实地考察,由相关部委根据需要自行组织调研。6月中旬至7月中旬,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将组成小型调研组,有针对性地赴三省考察。
    记者还了解到,在重大课题研究上,关于蓝色经济区规划范围,山东已委托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和中科院地理所开展研究;关于自主创新与科技支撑体系和体制创新课题,已委托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开展研究;关于海洋空间布局和蓝色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已分别委托国土部海洋所和国家海洋局信息中心开展研究。同时,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山东社会科学院等省内单位则承担了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集中集约用海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行政区划调整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等20个课题。
    4月30日上午,威海刘公岛附近海域出现“海市蜃楼”奇观。据目击者介绍,上午9点半左右发现后,从幸福门向东望去,在刘公岛的南侧海面,一座小型的刘公岛赫然在目。“海市蜃楼”奇观似乎预示了5月山东繁忙和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