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创新平台 > 正文

让齐鲁大地田肥水清民更富——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发展纪实

2010-03-16 16:41:34   作者:记者 潘庆照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省农业厅副厅长庄文忠查看外来入侵有害植物灭除情况

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

    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是挂靠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具有公益性、学术性的法人社会团体。学会成立于1988年,下设生态农业、畜牧环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环境监测评价、科普宣传5个专业委员会和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分会。学会共有会员778名,团体会员13个,理事会成员104名。
    学会理事长张汝安,是山东省政府专家顾问团成员,2008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3年当选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理事长以来,积极开展学会工作,学会5次被省科协评为学会工作先进集体,3次被省民政厅评为优秀社会团体。张汝安理事长曾主持我省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农畜产品质量监测、节日市场蔬菜质量调查控制、乡村清洁工程建设、农业野生资源保护和面源污染治理等项工作,在工作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是我省农业环保行业的学术带头人。
    近日,记者来到农业生态环保学会,本打算对张汝安理事长做一个专访,但张理事长很低调,拒绝了记者对其本人采访报道的要求,从始至终,他一直在谈工作,谈对将来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构想,记者几次想插话都不忍心打断。张理事长说他有个梦想,就是做好农业生态环保工作,让齐鲁大地的田更肥水更清民更富。


“再高明的理论,不转化成生产力,都是空话!”


    据张汝安理事长介绍,农业生态环保工作是一项边缘性科学,上世纪80年代,山东研究这项科目的人才不多,而且各有各的理论方法,为了把各方面的科技人才组织起来,共同研究防治农业环境污染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方法和措施,1983年11月,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协会在济南成立。协会隶属山东省农业厅,挂靠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总站(山东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一群致力于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有志之士走到了一起,他们不断地把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转化成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再高明的理论,不转化成生产力,都是空话!”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工作的先行者们喊出了斗志和决心。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业环保工作更显重要,1988年5月,为了适应农业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批准,山东省农业环保协会升级为省级学会,并更名为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其职能也拓展为组织开展学术研究、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提供咨询服务等。主管单位也由农业厅发展为科技厅、科协、农业厅三家共同管理。可施展的平台更大了,山东农业生态环保事业及协会都得到迅速发展,经历了四次换届,学会会员由成立时的76人增加到778人,其中60%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学会组织开展多次学术交流会议,并对农业环保方面的问题调查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学会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据了解,1991年之后,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发展迅猛,学会实施重点学术活动拉动战略,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发动会员开展科研活动,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学者和群众三结合,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问题,进行重点课题攻关,向政府建言献策,取得了积极成果。
    “学会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的工作人员对学会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定位。起初记者不理解,但听过学会历年工作介绍之后, 记者才发现这个风趣幽默的定位是多么的准确。据介绍,近年来,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协会积极组织开展了野生植物调查、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环境污染与保护、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等学术研究,此外,学会积极参与国家、省重点项目的实施,参与了农业部科技跨越计划项目——“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东部沿海地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国家“948”项目——“农产品中农药多残留速测技术”、农业部“农业行业甲基溴淘汰项目”、国家农业污染源普查、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小清河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等项目,积极探索农业环境保护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学会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促进新农村建设,通过推广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配套推广节水、节肥、节能等实用技术和工程措施,减少农业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学会参与农业节能减排行动,参与完成了省科协重点课题《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研究》,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农村十大节能减排技术,建立了一批以农药、化肥减量使用为主的“四位一体”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点,取得了良好的试验示范效果。学会参与承担完成了外来入侵生物防治项目,开展了以豚草为主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参与制定了“山东省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建立外来入侵生物突发事件处理和长效管理与防治机制打下了基础。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申报与建设工作,学会作为技术支撑单位,争取国家投资,建立了4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区(点)。组织专家参与农业污染事故调研和技术仲裁。仅2009年,开展农业污染事故技术咨询87次,直接参与处理3次,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0多万元。参与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调查,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边、污灌区等三类区域的数量、面积及其区域内耕地面积进行较为详细的摸底;确定不同区域内耕地的面积、区域范围与边界,全面掌握农产品种植情况和农产品质量变化,剖析主要的污染源,了解污染种类及对污染源的治理情况。甚至2008年汶川地震时,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协会也积极参与进救援重建工作中,学会组织专家、会员捐款、捐物的同时,积极为灾区重建献计献策,并组织专业队伍待命准备参加灾后重建。
    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真就像一块砖,只要自己能做的,自己能帮忙的,它都积极争取,贡献自己的力量。学会的积极工作得到了社会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学会参与完成的“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规范研究”、“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等重大学术研究活动,先后获农业部及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2005年9月,学会向省科协提报的“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得到了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的肯定:“农业面源污染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请学会部作为一期科技建议刊发有关上级领导”。“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该建议被省科协评选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学术创新奖”。


“让齐鲁大地田肥水清民更富!”


  20多年过去了,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在农业生态环保的道路上稳步前行,采访中,张汝安理事长更多考虑的是学会未来的服务发展方向。他表示,山东农业生态环保要以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环境保护为中心,以繁荣学术活动为根本,结合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民增收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现“让齐鲁大地田肥水清民更富”的目标。
  近年来,学会提出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开发工程”,组织出台了《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及相关的技术文件,推动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有序快速发展,全省现已开发有效面积约60万公顷,成为山东农业出口创汇的主力军。主持完成了科技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东部沿海无公害农产品技术集成与示范》、农业部跨越计划重点项目《无公害农产品技术集成与示范》、中德合作项目《华北地区农业环境战略》、农业部948项目《农药多残留快速测定技术》等重点科研和推广项目10多项,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张汝安理事长调研撰写的《山东生态农业的启示》、《山东省农业资源与环境现状对策》等调研成果,被省政府专家顾问团编入论文集由出版社出版。特别是对沂水环保型的养猪模式调研,提出养猪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未来环保型养猪与资源综合利用构想,实现饲料、粪肥与农业的互动发展,既解决了养猪业污染与环保的难题,又保证了生猪生长的安全等观点。回良玉副总理看后批示农业部:环保型养猪的新模式应在全国选择若干地方进行示范,并强化技术指导和支持;他参与了对五莲县可持续发展的调研,总结了五莲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提出了四点启示和建议,李建国书记、姜大明省长、刘伟副书记等分别批示有关单位总结推广。
    张汝安理事长表示,农业生态环保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山东农业生态环保学会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