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系列重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载体建设成效显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并开工建设。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进展顺利。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步入正轨,共有22 个研发团队进驻研究院开展研发工作,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才的数量占到近全省的六分之一,在DRAM、RFID、EDA器件建模工具软件等方面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技大学量子通信团队也在春节前和我省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设立十年成效显著。我省累计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01项,资助600余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为初创期小企业。争取国家资金5.2亿元,安排省级资金1.5亿元,拉动企业、社会投入40亿元。
——海洋科技保持明显优势。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沿海海洋科技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初步建立了全国海洋科技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构建了国家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了大批国家科技计划,部分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以海藻为起始原料的“海藻纤维食药用胶囊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攻克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体外重建技术”生产人工角膜这一国际性难题。7000米国家深潜基地筹建工作已经启动。
——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实施良种工程,全省共引进、搜集和筛选各类种质资源3000余份,育成动植物新品种221个。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科技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了19个国家部委组织的答辩。新建了3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了大批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山东省CDM技术中心作用,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工作,CDM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
科技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展
——启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优先行动。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先后向省政府提交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支撑发展需求报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山东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体系》等科技规划报告。
——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出台了《山东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对创新联盟的构建、发展及作用发挥等进行了规范。根据我省五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优势,对战略联盟进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启动了首批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范围涉及LED、RFID、碳纤维等,并向科技部推荐申报了花生、苹果、马铃薯、玉米和新型肥料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启动了一批科技试点示范工程。我省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创新方法工作试点省,制订了“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实施方案”,先期在3个市、10家企业和2所高校开展了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已被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组部明确列入第一批启动范围;积极参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两个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和山东华艺集团有限公司等4个用户侧并网发电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十城千辆”行动计划,济南市被列为新能源汽车首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实施“十城万盏”行动计划,潍坊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继续推动专利试点示范工作,青岛市、东营市和潍坊市等三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启动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威海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行列。
——启动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首批设立了60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共有进站院士70人。潍柴动力等5家单位被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增加到9家。
——载体建设成效显现。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并开工建设。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进展顺利。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建设步入正轨,共有22 个研发团队进驻研究院开展研发工作,引进海外创新创业人才“万人计划”第一层次人才的数量占到近全省的六分之一,在DRAM、RFID、EDA器件建模工具软件等方面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中国科技大学量子通信团队也在春节前和我省签订了合作协议。
——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设立十年成效显著。我省累计承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801项,资助600余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一为初创期小企业。争取国家资金5.2亿元,安排省级资金1.5亿元,拉动企业、社会投入40亿元。
——海洋科技保持明显优势。成功召开了首届“全国沿海海洋科技管理联席工作会议”,初步建立了全国海洋科技管理工作联动机制。海洋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构建了国家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了大批国家科技计划,部分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以海藻为起始原料的“海藻纤维食药用胶囊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攻克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体外重建技术”生产人工角膜这一国际性难题。7000米国家深潜基地筹建工作已经启动。
——农业科技成果丰硕。实施良种工程,全省共引进、搜集和筛选各类种质资源3000余份,育成动植物新品种221个。继续实施粮食丰产工程,为保证我省粮食安全和实现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民生科技加快发展。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了19个国家部委组织的答辩。新建了3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实施了大批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技专项。充分发挥山东省CDM技术中心作用,开展清洁发展机制工作,CDM项目在全国名列前茅。
科技工作新领域不断拓展
——启动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优先行动。参与起草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先后向省政府提交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支撑发展需求报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发展专项规划》和《山东海洋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体系》等科技规划报告。
——启动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出台了《山东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对创新联盟的构建、发展及作用发挥等进行了规范。根据我省五大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和产业优势,对战略联盟进行了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目前启动了首批2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范围涉及LED、RFID、碳纤维等,并向科技部推荐申报了花生、苹果、马铃薯、玉米和新型肥料等5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启动了一批科技试点示范工程。我省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创新方法工作试点省,制订了“山东省创新方法工作实施方案”,先期在3个市、10家企业和2所高校开展了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山东省试点工作将全面展开;全国农村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已被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中组部明确列入第一批启动范围;积极参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东营光伏太阳能有限公司、济宁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两个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和山东华艺集团有限公司等4个用户侧并网发电项目,列入国家首批“金太阳”示范工程;实施“十城千辆”行动计划,济南市被列为新能源汽车首批“十城千辆”示范城市,2009年推广应用新能源公交车200辆;实施“十城万盏”行动计划,潍坊市被列为国家首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城市。继续推动专利试点示范工作,青岛市、东营市和潍坊市等三市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
——启动了创新型园区建设工作。威海高新区、潍坊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行列。
——启动了院士工作站建设工作。首批设立了60家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共有进站院士70人。潍柴动力等5家单位被批准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总数增加到9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