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始建于1979年3月,是一所拥有30余年水产科研历史的市属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水产动物遗传育种、新品种引进与增养殖、渔业资源调查和预报、水产品加工、优质水产品生态养殖、水产病害防治技术等研究开发与服务,形成了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理论研究为辅的科研体系。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现拥有在职职工1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学士学位2人,具有由各领域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队伍。拥有办公用房面积为972平方米,具有调温调湿箱、高温电炉、自动恒温恒湿箱、控温仪、电子交流稳压器、电光分析天平、热鼓风干燥箱、倒置显微镜、玻璃器皿等仪器设备,具有水质监测、显微观察、生态实验的条件和能力。2008年以来,建立了室内生态实验室,为模拟试验、生物生态学,藻类培养、良种选育培养等研究构筑了坚实平台。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立项准确,技术路线合理,多项研究成果经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部分生物学与生态学资料之空白,为当地渔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罗非鱼、罗氏沼虾、河蟹、泥鳅、黄颡鱼、鳜鱼、花鲈、淡水白鲳、锦鲤、南美白对虾、近江蛏等淡水优良品种,以及青蛤、文蛤、长蛸、毛蚶、泥蚶等海水新品种,并成功进行了部分品种的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推广,在优化调整当地水产养殖结构,加强盐碱涝洼地和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兴海、山东省水产局、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滨州市技术推广等项目,取得科研成果45项,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水产局技术改进、山东省科技进步、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滨州市科技进步等奖励40项。特别是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完成的“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渔业自然资源调查”,首次取得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水文气象、化学、环保、底质、浮游生物、鱼卵、底栖生物、潮间带等方面的大量资料,系统反映了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为浅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为我省海岸带渔业资源调查积累了经验,为开创惠民地区渔业生产发展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承担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渤海湾、莱州湾毛虾适宜捕捞期的研究”, 农林部采纳其重要技术成果,对渤海区毛虾休渔期进行了调整。
2008年建立的100亩特色贝类养殖开发基地,先后进行了青蛤,毛蚶,泥蚶和近江蛏大规格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重要技术已推广至整个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在基地进行的“黄河三角洲毛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毛蚶高效生态养殖领域的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其生物调控净化水质的研究,为生境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后,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现拥有在职职工15人,其中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学士学位2人,具有由各领域学科带头人组成的中青年科技骨干队伍。拥有办公用房面积为972平方米,具有调温调湿箱、高温电炉、自动恒温恒湿箱、控温仪、电子交流稳压器、电光分析天平、热鼓风干燥箱、倒置显微镜、玻璃器皿等仪器设备,具有水质监测、显微观察、生态实验的条件和能力。2008年以来,建立了室内生态实验室,为模拟试验、生物生态学,藻类培养、良种选育培养等研究构筑了坚实平台。
滨州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立项准确,技术路线合理,多项研究成果经国内著名专家评价为国内领先水平,最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技术填补了我国部分生物学与生态学资料之空白,为当地渔业经济与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引进了罗非鱼、罗氏沼虾、河蟹、泥鳅、黄颡鱼、鳜鱼、花鲈、淡水白鲳、锦鲤、南美白对虾、近江蛏等淡水优良品种,以及青蛤、文蛤、长蛸、毛蚶、泥蚶等海水新品种,并成功进行了部分品种的苗种培育和增养殖技术推广,在优化调整当地水产养殖结构,加强盐碱涝洼地和滩涂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水产养殖高产、高效方面发挥了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主持或参与承担了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山东省科技兴海、山东省水产局、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山东省渔业资源修复、黄河三角洲地区引进发展急需人才、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滨州市技术推广等项目,取得科研成果45项,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水产局技术改进、山东省科技进步、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滨州市科技进步等奖励40项。特别是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完成的“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渔业自然资源调查”,首次取得惠民地区浅海、滩涂水文气象、化学、环保、底质、浮游生物、鱼卵、底栖生物、潮间带等方面的大量资料,系统反映了自然环境要素的基本特征和生物资源分布状况,为浅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并为我省海岸带渔业资源调查积累了经验,为开创惠民地区渔业生产发展新局面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承担山东省科技厅下达的“渤海湾、莱州湾毛虾适宜捕捞期的研究”, 农林部采纳其重要技术成果,对渤海区毛虾休渔期进行了调整。
2008年建立的100亩特色贝类养殖开发基地,先后进行了青蛤,毛蚶,泥蚶和近江蛏大规格苗种培育和生态养殖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重要技术已推广至整个黄河三角洲浅海滩涂。在基地进行的“黄河三角洲毛蚶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毛蚶高效生态养殖领域的空白,达国际先进水平,其生物调控净化水质的研究,为生境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今后,滨州市水产研究所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