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 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的“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体外重建及其在兔角膜移植中作用的探讨”的科研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鉴定委员会审核,经过国际联机检索证明,该成果属于国际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该科研课题是在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课题和企业委托开发课题的资助下开展的。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未经任何癌基因转染的没有任何致瘤性的人角膜内皮细胞系,并研制出了细胞密度高达3423/mm2、结构与功能接近正常人角膜内皮、移植后可使新西兰大白兔角膜保持透明100天以上的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打破了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仅能使移植新西兰兔角膜保持透明1周左右的国际纪录。本科研成果不仅为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的规模化生产及其作为捐献角膜替代物临床治疗角膜内皮盲创造了条件,也为组织工程完整人角膜的体外重建及其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有望进入临床前期的试验研究。
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通过临床实验后,将使我国80余万、全世界1100余万角膜内皮盲患者,及我国400余万、全世界近5500余万角膜盲患者重见光明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将使我国500余万、全世界近3000万白内障患者手术所致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的预防治疗成为可能。
成果鉴定会组长由北京同仁医院角膜组主任、角膜病资深专家邹留河教授担任,副组长由协和医院眼表及角膜病组主任李莹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301医院)眼科主任皮裕琍教授担任,成员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眼表及角膜病组主任洪晶教授、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主任王京教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主任王大博教授和北京医院眼科副主任师自安教授组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成果专利处、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编辑部栏目主管刘爽出席成果鉴定会。课题组组长、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副院长樊廷俊教授做课题研究工作报告。(高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