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达沃斯聚焦中国影响力

2015-01-27 18:01:26   作者:未知   来源:转载   点击:
0

    面对地缘政治风险、部分经济体增长疲软和年轻人失业严重等问题,参加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的专家们表示,2015年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可能甚于2014年,中国可持续增长和经济改革的红利令人期待。

全球经济风险犹在

    参加达沃斯论坛的经济学家们认为,今年全球经济走势可能受制于增长不平衡、油价波动和失业率高企等问题。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首席运营官卡尔米内·迪·西比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今年达沃斯论坛对世界经济前景更多释放出的是担忧情绪。总体来看,这些情绪主要来自欧洲,还有一些新兴经济体的增长也将低于预期。而且由于复苏不平衡,美国等进入良好增长区间的国家开始收紧货币政策,而欧洲、日本则为提振疲弱经济实施宽松货币政策,这让全球货币政策格局变得微妙起来。
    西比奥还指出,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也十分突出。“这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风险。有些国家年轻人失业率高达50%甚至60%,如何找到解决方案是个难题”。
    针对各方关注的地缘政治风险,西比奥表示此次在达沃斯论坛上感受到了乌克兰的紧张局势,从中可以窥见部分地缘政治问题依然很紧张。
    全球经济的另一大不确定性因素来自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当前油价较去年6月已重挫了约50%。西比奥说,几乎所有嘉宾都认为油价短期内将相对保持稳定,低油价给石油进出口国带来截然相反的影响,有专家认为,低油价可能会遏制高耗能工业近年来的转型和创新技术的发展。

中国利好引关注


    在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的背景下,参加此次世界经济论坛的各方嘉宾尤其看重中国传递出的正能量。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论坛致辞时表示,中国经济即使是7%的增长,年度现价增量也能达到8000多亿美元。他对深化改革的承诺令不少国家更加看好与中国在贸易、投资、金融和科技产业领域的合作。
   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传递出了中国经济良性发展的讯息,对全球都是利好消息。
    南非财政部长恩兰拉·内内对记者说,中国改革前景鼓舞其他新兴经济体持续发展的信心,在他关注的金砖国家金融合作领域,他也期待中国因素的正面作用。
    哈萨克斯坦投资和发展部部长阿谢特·伊谢科舍夫表示,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为中哈两国的合作前景传递了更积极信号,双方在基建、能源、电信、IT等技术创新部门的合作将得到深化。
    多位外国商界人士表示,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拉动内需的举措将吸引他们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从而享受改革转型的福利。
    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俄铝)首席执行官弗拉季斯拉夫·索洛维约夫认为,中国经济增量巨大,而且伴随着改革经济进程,中国下一阶段还将开展铁路、机场等基建项目,中国对外资更为开放的政策也令人期待。

科技创新动力可期
 

    在探讨未来全球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时,与会者认为高科技创新领域将大有可为。
    卡尔米内·迪·西比奥表示,此次达沃斯年会最关键的话题之一是围绕科技及其发展展开的。“我们正处于科技革命当中,汽车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很多先进但有待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望成为全球潜在增长点”。
    在评价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万众创新”时,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说,中国领导人对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力令创新领域有先进传统的欧洲地区赞叹。
    数家知名中国科技公司在本次论坛上展现了中国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激发生产力和促进就业的良好效果,也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对于中国在科技创新产业方面的发展前景,西比奥认为,中国对创新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中国在科技产业方面将做得越来越好,阿里巴巴等企业证明了还会有更多创新业态在中国产生。
    香港科技大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辛达德评价中国创新科技产业发展态势时说,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科研项目正在中国高速发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产品的效率越来越高,加上政府在政策、资金层面的扶持,可以预见,此领域未来将呈现爆发式增长。(据新华社)

 

李克强达沃斯发声  哪些与你我相关

    虽然只有短短3天的旅程,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瑞士参加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可谓硕果累累。舆论普遍认为,李克强此行不仅向世界传递中国经济发展正能量,还为世界应对政治经济问题带来“中国方案”。
    不仅如此,无论是在论坛年会进行特别致辞,还是与商界大佬对话,这位大国总理都不忘为中国百姓争取权益,言谈话语间更是透露出不少政府已经或即将推出的惠民政策。

“大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
 

    “面对下行压力,我们没有采取强刺激,而是强力推进改革,尤其是政府带头改革,大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在1月21日的论坛年会上,李克强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政府将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的“强声音”。
事实上,总理的对外“发声”和对内“实干”是言行一致的。2014年全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40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21次部署了“简政放权”。“我们要把民之所望作为施政所向,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李克强在其中一次常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在这项改革之前老百姓要办一个企业,需要跑多少门槛,盖多少‘戳子’!这样创业者怎么能有创业热情?”
    如今,在素有“世界经济风向标”之称的世界经济论坛,李克强再次做出上述承诺。这也意味着,未来咱老百姓办事会越来越方便,不用再四处奔波盖各种公章了!

“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和舞台实现人生价值

    “创新”无疑是今年世界经济论坛上的一个热词。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仅能释放民智民力,扩大内需和居民消费,增加社会财富,增进大众福祉。更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有平等机会和舞台实现人生价值,推进社会纵向流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李克强在1月21日的特别致辞中表示。
    “中国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民勤劳而智慧。”李克强进一步指出,“如果把全社会每一个细胞都激活,就会使整个经济肌体充满生机,进而汇聚成巨大的推动力量。”
    假如你是一名大学生,听了这番话会不会是否会蠢蠢欲动想去做个弄潮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比尔·盖茨在中国不再只是个传说。

“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曾提出,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之一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2014年国内城镇新增就业1300多万人,在经济放缓情况下不减反增,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21日,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宣布的这一消息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事实上,国务院去年在保障就业上下了大力气。2014年5月底,为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正式启动。李克强也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依法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完善社会保障,让亿万劳动者工作更舒心、生活有保障。
    如何在新的一年继续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李克强在特别致辞中表示,要创新宏观调控,增添微观活力,调整城乡、区域和产业结构,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福祉。


“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


    此次达沃斯,李克强提出的“双引擎”的说法引起了世界瞩目。如果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新引擎的话,那么改造传统引擎,重点就是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公共产品与服务不足仍是“短板”。
    “这当中蕴藏着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巨大空间。”李克强在特别致辞中说,增加这方面供给,属于政府分内的职责,是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推手。
    在去年的最后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就为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支招”。他说,推进政府采购这个市场化的改革,为更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开一扇更大、更公平的门。
    对此,有媒体评论说,李克强此举,对于转换政府职能、调整经济结构、改善社会治理、聚积民间正能量,都深具意义。

保障困难群众有基本住房”


    “今年,我们确定了包括中西部铁路、水利工程、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污染防治等重点投资领域。”1月21日的特别致辞中,李克强还指出。
    在与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时,李克强再次表示,今年中国政府将加大城市棚户区改造力度。
    “目前在城市棚户区里居住的约有1亿人左右,还有很多人住在城乡危房里。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保障困难群众有基本住房。”李克强在回答雷诺—日产联盟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恩提问时说。
    “ 民生问题应该是政府工作的重点,将心比心,政府工作人员应该以百姓之心为心。”在去年3月13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上,李克强说。如今,面对来自全世界的政要、企业家,他再次展现了大国总理的民生情怀。
(据人民网)

 

用“双引擎”助力“双中高”
——专家学者热议达沃斯传递的中国信心

    1月21日,宁静祥和的达沃斯小镇传来充满信心的中国声音——中国经济的“列车”不仅不会掉挡失速,反而会跑得更稳健有力,带来新机遇,形成新动能。在世界经济论坛2015年年会上,李克强总理的致辞向世界传递了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中国深化改革的决心和携手国际社会共谋发展的真心。
    致辞中,“双引擎”“双中高”“新动能”等新提法引起经济学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表明中国未来将更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潜力巨大。”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说,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7.4%,实现了既定预期。虽然新常态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存在,但也让人看到中国经济在深化改革、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风景。

“双中高”:科学认识基数、增量、质量

    “双中高”,即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对当前中国经济特征的科学表述。”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相比过去,7%不算高,但在当前世界范围看,这依然是主要经济体中最高的速度。”
    中国经济发展如何迈向“中高端”?在赵锡军看来,从“中低端”到“中高端”的转变是产业链条位置的更替,更是技术、管理、质量、附加值的提升。“很长一个时期,我们的制造业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下端,只有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才能跃升至更高端的链条。”赵锡军说。
    事实上,“中高速”与“中高端”有着内在联系。“过去,与‘超高速’增长相伴随的是低水平的数量扩张,那时候的市场要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在目前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市场普遍供大于求,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就要求企业、产业发展实现转型和跨越。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也包括制度创新。“创新里头,既要发展高科技产业,也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张卓元强调。现在美国已经把研发投入算到GDP里,2013年,我们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首次突破2%,今后还要进一步提高。

“双引擎”:打造新引擎,改造传统引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3%,远低于此前预期。其中,美国经济增长2.2%,欧元区经济增长0.8%,日本经济增长0.9%,中国经济则增长7.4%。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来自哪里?此次,李克强总理用了“双引擎”的提法——“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研究室主任牛犁认为,引擎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通过市场的手,激发改革创新的活力;政府要加大转型升级的投入,培育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改造传统的领域。”
    “增长动力的源泉,来自百姓生活的改善。”张立群说。2014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万亿元,全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2%。“消费质量、水平的提升将持续牵引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张立群说。
    此次李克强总理在致辞中提到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激发了亿万人的创造力,也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在牛犁看来,制度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更多依靠市场的力量激发活力,开辟了大量就业岗位;更多依靠简政放权,政府把注意力更多放在执法、监管环节,制度创新的活力正在迸发。


“三要素”:速度、平衡、勇气


    在达沃斯的世界经济年会上,李克强总理以滑雪的“三要素”比喻中国经济——达沃斯是滑雪胜地,滑雪有三要素:速度、平衡和勇气。这对中国经济也有借鉴意义,就是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中高速增长,平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进改革。
    “生动有力的比喻传递出了中国信心。”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赵振华说。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就业不减反增,我国的登记失业率,调查失业率都是下降的。事实证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正确的、有效的。
    “从总理讲话中,可以看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赵振华说。目前中国公共设施的存量仅为西欧国家的38%,北美国家的23%,服务业水平比同等发展中国家还要低10个百分点,而城镇化则比发达国家低20多个百分点。这当中也蕴藏着公共产品与服务提升的巨大空间。此外,中国在不断地深化改革。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1292.5万户,注册资本20.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3%和87.86%。
    “这说明改革正在释放市场活力,而经济增长的潜力就在这里,相信中国经济将在速度、平衡、勇气中收获更多红利。”赵振华说。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