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破题,更为破局——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以协同创新力促核桃产业跨越发展

2014-06-17 15:30:59   作者:记者 郭跃军 于丽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曹鲁民(左一)考察核桃标准化种植基地

   “核桃产业是把双刃剑,随着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和产量的快速增长,如果任其发展,在获取较好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对济南南部山区的水源形成一定的污染,并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曹鲁民对《创新山东》记者表示。
    曹鲁民所言的污染问题,主要是指核桃产业的“副产品”——核桃青皮,青皮重量约占整个核桃果实总重的三分之二,目前其处理方式主要是堆积沤肥,有些农户甚至丢弃到沟渠河道中,成为南部山区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另一方面,核桃青皮又含有多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物质,如此处理,也是资源的浪费。
    据济南市林业局统计,作为我省核桃主产区,核桃已经成为济南南部山区主导经济树种。截至2013年,该市核桃种植面积达到38万亩,年产量3.5万吨,产值达到10亿元,并呈快速增长之势——同时,该市核桃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涌现出诸如华鲁等省龙头企业,品牌效应初显。
    在济南市核桃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品种杂乱,良种化率低;规模化栽植、集约化经营程度不高,重栽轻管现象严重;生产方式落后、初加工水平低、加工深度不够,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同时,核桃龙头企业受政策、资金、土地、技术等因素制约,发展艰难。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易造成水污染的核桃青皮处理问题,正在威胁着济南南部山区水源——这也是我国核桃主产区普遍存在的难题。而随着全国新发展核桃苗木逐渐进入盛果期,全国性的价落伤农、砍树缩产的局面,恐怕也难以避免。
    要突破这一困局,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支撑产业理性、良性发展。为此,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未雨绸缪,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牵头组织成立了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以期各理事单位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核桃产业亟需突破的各种技术难题,在提升济南核桃产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为济南南部山区生态发展保驾护航,更为全国核桃产业探索出一条长远发展之路。 


40亿元的核桃大产业布局


  “自去年以来,全国核桃苗木市场就有些饱和。下一步,合作社的工作重点是加强培训,通过提高种植管理技术,提升核桃果品质量。”济南市历城区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宪泉告诉《创新山东》记者,合作社新引进的核桃青皮脱皮机械将在今年投入使用,即将建设的一个现代化冷库,还可以长期储存可供鲜食的核桃青果。
    据曾宪泉介绍,2008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曾到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所在地历城区港沟镇冶河村调研合作社运行情况。冶河村有着悠久的核桃种植传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村村民曾照芳就发明了核桃嫩枝嫁接技术,突破了核桃苗木繁育的关键技术。目前该合作社共有社员700人,核桃育苗面积达到1000余亩,核桃栽植面积1500余亩,年生产核桃苗木200万株(其中嫁接苗木80余万株),接穗50万条,核桃15万公斤。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统一技术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包装标使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销售价格”的运作模式,重点繁育推广的抗病虫害、早实、丰产、薄壳的香玲、丰辉、鲁光等良种核桃品种,除供应我省栽植外,还销往北京、山西、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河南等全国十几个省市。
    目前,济南市已有类似冶河村这样的核桃类经济林标准化生产基地13处、特色林果示范园5处。根据济南市林业局的规划,到2015年,该市将通过完善基地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核桃栽培面积50万亩,核桃年产量6万吨。同时,依托南部山区的种植优势,在历城区柳埠镇统一规划出占地500亩的集中发展区,建立 “一心一园一平台” 的多功能核桃产业基地。其中,核桃产业园区的“一心”即规划面积100亩的核桃研发中心,建立核桃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联盟;“一园”即规划面积300亩的核桃深加工产业示范园,建立核桃精深加工集中发展区,进驻各类核桃加工企业;“一平台”即规划面积100亩的核桃物流信息平台,建立全国核桃生产、销售、加工技术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实物和期货交易中心,创建全国最大的核桃综合物流交易市场,引导核桃产供销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
    曹鲁民表示,通过整合栽培种植基地和产业园区,济南市将于2015年初步形成集科研、生产、加工、信息、贸易为一体的核桃产业集群。通过集群效应,可实现全市核桃产业产值翻一番,达到40亿元,使济南成为全国核桃产业的新标杆。


协同创新:提升核桃产业的希望


    “尽管核桃价格一直上涨,核桃苗木市场却不乐观,说明我国核桃种植面积的拓展已经接近极值。”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侯立群告诉《创新山东》记者,目前全球核桃年产量在30万吨以上的国家只有中国和美国两家,10万吨级的核桃产出国还有伊朗和土耳其。
    侯立群指出,尽管我国核桃种植面积和产量已均居世界第一位,果品质量也不错,但由于整个产业还处于粗放式管理阶段,受种植手段、深加工技术和贸易渠道所限,我国核桃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并不强,全球市场和定价权多年来一直掌握在美国手中——但是,即便主要销售于国内,目前我国核桃人均产量也不过1公斤干果。只是,这样一来,全国各主要产地也只能在国内打价格战。
    对此,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原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长杜卫东向记者表达了更为长远而深切的忧虑:随着近几年发展的核桃逐渐进入盛果期,如果不尽快突破各项核心技术,价落伤农的局面势在难免。原本以退耕还林、涵养生态为目标之一而推广的核桃种植,恐怕面临种植面积萎缩的恶劣局面。
    就济南市核桃产业来说,为了保护南部山区的生态环境,该市严格控制南部山区的工业发展,以严苛的控制手段来保护济南市水源地和生态屏障。作为绿化山体、涵养生态、富裕农户的重要经济林木,核桃已经成为南部山区的主导型果木。一旦这些果木被大面积砍伐,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即便按照目前的形态任其发展下去,南部山区的环保压力也不容小觑。
    据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理事长刘克胜介绍,核桃青皮重量约占整个核桃果的三分之二左右。该市年产核桃干果3.5吨,意味着至少有10万吨的核桃青皮亟待处理——目前,基于一家一户的种植模式,每户所产青皮量都比较少,大多数农户直接把青皮作为垃圾丢掉,甚至倒在河道沟渠中。这,已经对南部山区的水源形成了严重污染。
    杜卫东告诉记者,“核桃青皮里含有丰富的水解型单宁、多酚类、醌类物质料,可用于染织、食品、药品,青皮提取液可作为植物农药防治虫病害,其残渣也含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可做饲料。只是,现在还没有经济可行的技术和工艺来充分利用它。”
    除了青皮的处理技术外,核桃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相关技术攻关也亟待取得突破。
    刘克胜告诉记者,于2013年底被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星火计划,参与制定了国家标准2个,是全国核桃油标准起草单位之一,其核桃油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由于提取核桃油成本较高,还难以走进百姓家。此外,受工业用地指标、融资等问题的制约,公司的一些新产品研发也深受限制。
    刘克胜表示:“公司自身难以独自承受过高的研发费用,我们希望通过政府的支持,以政产学研联合的形式,进行协同创新,共同对核桃系列产品进行基础研究,并就加工工艺进行深度攻关,以开发出更多的核桃产品。” 

 
联盟助力:护航核桃产业规划变现实


    采访中,侯立群也告诉记者,作为基础性技术研究,一个企业的资金、人才承受能力有限,研发能力也有限——仅对核桃青皮的深度解析,费用就达数百万元。因此,政府有必要对核桃产业相关核心技术和基础研究进行扶持,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协同创新,共同进行技术攻关,以更好实现产业化。
    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部部长田延彬告诉记者,为了充分发挥济南科技服务新农村建设战略联盟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济南核桃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发展,更好地集聚大学院所、重点核桃专业合作社、核桃加工龙头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核桃苗木新品种繁育栽培、采后保鲜、精深加工及研发、信息、市场等相关产业的合作共赢,该中心积极推动相关单位联合组建了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
    目前,济南核桃产业集群核心技术联盟已经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济南市食品工业协会、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济南华鲁食品有限公司、济南市历城区香玲核桃专业合作社等27家理事单位,基本涵盖了我省核桃产业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吸引了中科院这样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关注。
    早在联盟成立之前的2013年5月,山东省社科院调研组在听取山东济南生产力促进中心关于核桃产业集群建议的基础上,从社会科学角度形成了《打造核桃总部经济促进南部山区生态、经济双赢发展》的调研报告并上报济南市委。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做出了批示:“所提意见值得重视,请市林业部门研究论证”。由此,济南市首次将实施多年的“南控”战略调整为“绿色发展战略”。同年,济南市林业局为落实王敏书记批示,组织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家及重点核桃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座谈,编制了济南核桃总部经济规划——也即上文提到的40亿元核桃产业规划。
    杜卫东认为,就目前来看,核桃产业的发展,有着了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核桃青皮的处理,就是一个亟待攻克的技术难题。这一问题意义重大,破题,更是为了破局——整个核桃产业都需要生态、绿色发展。
    “规划的落地实施,需要技术支撑。下一步,联盟会积极发挥协调作用,重点组织相关研发力量,争取国家、省、市政策支持,对核桃青皮处理与相关产品深加工技术进行科研攻关,争取早日解决青皮污染,并开发出相应的新产品。”曹鲁民向记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