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暨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山东大学举行。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山东省科技厅厅长翟鲁宁,山东省科学院院长王英龙,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少军出席大会。山东大学副校长娄红祥主持大会。
徐显明在致辞中介绍,“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山东大学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联合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优势科研创新力量,优势互补,凝聚世界一流的学术队伍,面向全面实施国家信息化的重大需求所做出的努力。他希望协同创新中心遵循科研规律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翟鲁宁代表山东省科技厅对“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说,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政产学研用”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正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协同攻关,便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做出贡献;山东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大支持资助力度,在政策导向上予以倾斜,以应用与市场驱动,加快推动信息化新模式的产业化。
据了解,“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大学牵头,协同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SAICT)、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四家单位,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与同济大学、省科学院、浪潮集团、海尔集团、山东移动等单位结成天然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致力于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信息化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造新型信息化产业链,旨在打破国外IT巨头对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垄断与控制,形成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为从根本上实现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娄红祥与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SAICT)、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东风教授代表各协同单位,从中心的建设背景、组织架构、总体目标和任务、前期培育情况、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心组建情况。与会人员对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作用、意义、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等进行了研讨,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的实施方案。(林慧琳)
徐显明在致辞中介绍,“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是山东大学贯彻十八大精神,落实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计划,联合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等优势科研创新力量,优势互补,凝聚世界一流的学术队伍,面向全面实施国家信息化的重大需求所做出的努力。他希望协同创新中心遵循科研规律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翟鲁宁代表山东省科技厅对“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她说,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政产学研用”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将正式形成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协同攻关,便于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为创新型国家的实现做出贡献;山东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大支持资助力度,在政策导向上予以倾斜,以应用与市场驱动,加快推动信息化新模式的产业化。
据了解,“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大学牵头,协同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SAICT)、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四家单位,在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宁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与同济大学、省科学院、浪潮集团、海尔集团、山东移动等单位结成天然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盟,致力于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信息化新模式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打造新型信息化产业链,旨在打破国外IT巨头对我国信息化领域的垄断与控制,形成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硬件解决方案,为从根本上实现国家创新型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娄红祥与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SAICT)、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主管部门负责人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中国虹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袁东风教授代表各协同单位,从中心的建设背景、组织架构、总体目标和任务、前期培育情况、下阶段计划开展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中心组建情况。与会人员对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作用、意义、运行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等进行了研讨,进一步完善了中心的实施方案。(林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