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鑫利来”、“鑫满地”、“绿水”、“西域”等等,胶州市胶莱镇注册了许许多多农产品名牌,负责该镇农业生产的镇领导如数家珍的告诉记者。近几年,胶莱镇在发展农业时,越来越认识到传统农业路子越走越窄,越丰收越造成农产品的集压,许多丰收到手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白白的烂掉在农民的手里。而名牌农产品确供不应求,销路非常好。因此,胶莱镇党委政府决定发展品牌农业,先后培育了30多个自己的名牌产品。使胶莱镇的农业闯出了一番新天地。
胶莱镇大力发展农业品牌战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胶州大白菜核心示范区5000亩,精品车间12000平方米,联动恒温育苗车间4000平方米,质量检测中心1000平方米,坚持规划、标准、供种、施肥、用药“五个统一”,按国际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由于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了自己的名牌,种植户再也不是零散的“游击队”,都严格按照程序种植,在收获前15天,严禁用药,使农药残留达到出口水平,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
青岛绿洲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治虫技术、采用粘虫纸防治虫害和飞蛾,采用有机肥料给蔬菜施肥,生产无公害蔬菜。他们公司生产的100多吨“绿洲园”牌蔬菜供不应求,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该镇宋家泊子村,70岁的农民高清贵承包了村里150亩土地,发展薄壳核桃种植,他还与周围10多家养殖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60-100元每立方米的价钱,收购养殖户家中的动物粪便。进行绿色种植,保证了核桃的品质,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今年他的薄壳核桃已上市,每斤卖到18至20元,还供不应求,他的“青核”牌薄壳核桃卖到了沂水、蒙阴、沂源等地。150亩核桃每年可以给高老汉带来7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他正准备花20多万元,购置一套烘干设备,把薄壳核桃烘干变成干果,出口创汇。
据了解,胶莱镇共有40多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门从事蔬菜和果品加工出口业务,他们都有自己的品牌,其农产品的年销售、转化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大大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品牌农业带富了胶莱人。(记者 韩家云 通讯员 侯存军 李正大)
胶莱镇大力发展农业品牌战略,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建设胶州大白菜核心示范区5000亩,精品车间12000平方米,联动恒温育苗车间4000平方米,质量检测中心1000平方米,坚持规划、标准、供种、施肥、用药“五个统一”,按国际无公害蔬菜标准种植,由于注册了自己的商标,有了自己的名牌,种植户再也不是零散的“游击队”,都严格按照程序种植,在收获前15天,严禁用药,使农药残留达到出口水平,产品供不应求,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
青岛绿洲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生物治虫技术、采用粘虫纸防治虫害和飞蛾,采用有机肥料给蔬菜施肥,生产无公害蔬菜。他们公司生产的100多吨“绿洲园”牌蔬菜供不应求,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该镇宋家泊子村,70岁的农民高清贵承包了村里150亩土地,发展薄壳核桃种植,他还与周围10多家养殖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60-100元每立方米的价钱,收购养殖户家中的动物粪便。进行绿色种植,保证了核桃的品质,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今年他的薄壳核桃已上市,每斤卖到18至20元,还供不应求,他的“青核”牌薄壳核桃卖到了沂水、蒙阴、沂源等地。150亩核桃每年可以给高老汉带来7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他正准备花20多万元,购置一套烘干设备,把薄壳核桃烘干变成干果,出口创汇。
据了解,胶莱镇共有40多家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专门从事蔬菜和果品加工出口业务,他们都有自己的品牌,其农产品的年销售、转化能力达到35万吨以上,大大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品牌农业带富了胶莱人。(记者 韩家云 通讯员 侯存军 李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