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科企联姻 “常态化”的校地联合——记第四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
荣成市市长江山(右一)陪同参加活动周的领导、专家考察好当家集团
好当家集团生产的即食海参、即食鲍鱼,寻山集团出品的爱伦湾牌即食海蔬、海带,泰祥集团生产的系列冷冻、烧烤油炸食品……近日,在“山东荣成海峡两岸海洋食品展销会暨第四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上,仅来自荣成市的海洋食品企业就达到了200多家。
作为“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在荣成市500公里海岸线上,从远洋捕捞资源的开发,传统渔业的变革,直至海洋功能性产业的培育,都能找到海洋科技的踪迹。连续四年的“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更是进一步强化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海洋食品、造船、汽车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和发展,更是为荣成市城乡一体化和蓝色经济“两个先行区”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亿级的海洋食品产业:依靠产学研合作向“更高更精更尖”迈进
活动周期间,记者跟随荣成市领导以及专家来到好当家集团进行洽谈对接,集团董事长唐传勤在公司自制的大小两种规格的海参养殖鱼苗网箱旁,兴奋的专家介绍其作用和优势。据介绍,这一与中科院联合研发的立体循环式网箱保苗养殖技术,在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海参成活率。所有海参苗投入养殖区或者网箱后,不投任何饵料,完全依靠自然潮汐换水养殖,保证海参的天然生长和原汁原味。同时,这一养殖方式也解决了海参捕捞问题,在海参长大成熟后,直接起网收获即可。据唐传勤董事长介绍,这一技术已经列入国家海参养殖技术推广计划,即将在我国大范围应用。仅好当家集团,目前就已建成40多万平方米的育苗车间,计划到年底达到60万平方米,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海参育苗基地。
而有些专家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到好当家集团。此次随行的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郭俊告诉记者,省科学院和好当家集团已经有了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我国第一枚即食鲜海参(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就是该所和好当家集团合作研制生产的。由这一技术为依托建立的好当家即食海参加工厂和即食鲍鱼、即食大虾生产线,实现了海参等海洋食品的工厂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为好当家集团带来了良好的口碑和市场效益,同时带动了渤海、黄海海域的养殖业,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今年6月,由好当家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起,与国内知名院校和相关骨干企业联合成立的“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得了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批复。联盟的成立,对培育盟内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山东海参在全国行业整体竞争力水平,促进行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及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前期参加市里举办的‘荣成企业全国百家院所行’活动时,就和国内拥有先进网箱养殖技术的中科院海洋所进行了初步的对接和洽谈。今天,双方在对接会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交流,如果能实现和他们的全面合作,将会使好当家集团海产养殖业产生质的飞跃。”在活动周举行的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产业对接会上,正在和中科院海洋所专家洽谈对接的好当家集团科研处处长孙永军欣喜地说。
像好当家集团一样,如今在荣成,从水产品的养殖、腌炸卤晒的粗加工,到“海芝宝”、“好当家”等海珍品的精加工,直至以“鸿洋神”、海参多肽、生物海藻肥等海洋生物提取物的精深加工,规模高达千亿元的海洋食品产业正依靠产学研合作向着“更高更精更尖”的方向迈进。
“家门口”的联姻对接:联盟活动周常态化为荣成发展更新强力“科技芯”
在第四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期间,共有好当家集团和山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达成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等52项合作协议签约,荣成市47家企业与42个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荣成市政府分别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山东大学(威海)就远洋捕捞、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石岛管理区与江苏科技大学就船舶设计及制造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经济开发区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就孵化器建设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据荣成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自7月22日开始,共有来自全国50多家高校、科研单位和30家投融资机构的200多位专家,参加了第四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的各项技术对接、洽谈活动,并到企业实地考察走访,为企业送去了解决技术难题的“金钥匙”。 就签约项目来看,本届活动周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据了解,还有部分意向正在进一步洽谈之中,后续有望达成更多合作成果。从签订的海洋食品、修造船等多项协议的具体内容分析得知,多项合作内容着眼于构建长期持久、面向未来的战略合作关系,这必然会对荣成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一位来自上海的水科院东海所的专家在好当家集团参观考察时所言,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将来双方会有更深入更实际的合作。
据悉,荣成市于2009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等参加,使荣成企业在“家门口”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至2011年,前三届先后有300多名专家学者与荣成市80余家企事业单位结成合作伙伴,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167个,科技转化率达到了67.7%,其中100多项进入产业化和实质性运作,催生了“海参机器人”、“海藻化工工艺调整”、“海参活性物质提取”、“数控多连杆压力机”等一批高端项目。产学研对接已成为荣成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颗强而有力的“科技芯”。在这三年间,荣成市仅在海洋食品工业上就先后建成“国家海产贝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好当家企业技术中心、现代海水养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重要创新载体,与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联合建立院士工作站3处,与山东省农科院、水科院黄海所等单位申报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为荣成市加快“两个先行区建设”和“转方式、调结构”步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给荣成市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崛起增添了强大动力。
提前牵线搭桥:一对一保姆式服务助推产学研对接务实长效
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作为荣成市引导企业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要载体,已经进入了第4个年头。“以前是部门派着来,如今是企业争着来。”谈到四年来荣成企业对科技创新态度的变化,市科技局局长项福进这样描述。
据了解,为使本届活动周取得更大实效,荣成市科技局深入企业,走访高校科研院所,共征集了50多项技术难题,筛选了1500多个优秀创新成果。仅围绕海洋食品、造船、汽车等主导产业,就先后走访了大连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39家高校科研院所。
为更好地促进校企“联姻”,让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短暂的时间尽可能地充分交流、有所收获,荣成市还创造性地为企业和科研院所选派了科技联络员,为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和企业实行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使企业与高校院所、投融资机构在正式“联姻”前,对彼此的情况、需求都有了清晰的了解,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合作的成功率。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在强化第四届山东荣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活动周这一交流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政府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新办法,新措施,建立推动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打造更多国家、省级产业创新联盟,进一步为企业服务。”项福进局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