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即墨市店集镇东营里村61岁的农民王佩德和妻子刘仁花把自家地窖存储的5.6万多斤土豆一下子卖给了村里的土豆专业合作社,他家今年种了7亩土豆,亩产达到8000多斤,一下子卖了4.5万多元。
该村支部书记王军德介绍,东营里村地处即墨店集镇最西北端,区位非常偏远,全村162户,490人,可耕地960亩,最近几年村子因势利导引导发展土豆种植,现在土豆种植占了700亩,今年该村种植的土豆单个最大的达到2.1公斤,仅土豆种植一年收入420多万。日前,村子的土豆种植基地还被青岛市农业部门推荐并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
以前这个村的村民大多以种植传统玉米、地瓜等作物为主,出力多,收入低。该村村支书王军德通过网上查寻有关资料信息,发现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周边有一种“荷兰15马玲薯脱毒原种一代新品种”很有种植价值,经反复考察,发现这种土豆适合本村种植,于是确定了引导村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土豆产业,东营里村被镇政府确定为土豆种植示范点,为了能让百姓尽快通过种土豆富裕起来,该村还利用远程教育网站搞好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培养了一部分党员和村民致富技术能手。
种土豆种出效益和思路,该村随着土豆种植规模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决定把土豆种植向合作专业化和上表皮品牌化迈进,该村适时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青岛军德土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并为土豆注册了“军德牌”商标,合作社引进青岛文星河农贸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2200多亩土豆种植合同,实现土豆的深加工增值,合作社大发展带动了周围的黄家铺、高家荒和大荒等十几个村庄的1500多户村民也发展土豆种植2000余亩,合作社采用统一提供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等措施,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积极谋划开拓市场,建立起“农超对接”, 与青岛抚顺路、莱州路蔬菜批发商签订了供销订单,积极落实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土豆销售问题。
小村种土豆种出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今年,东营里村户均纯收入比去年增长1.5万元,户均达到3万多元。(李云克)
该村支部书记王军德介绍,东营里村地处即墨店集镇最西北端,区位非常偏远,全村162户,490人,可耕地960亩,最近几年村子因势利导引导发展土豆种植,现在土豆种植占了700亩,今年该村种植的土豆单个最大的达到2.1公斤,仅土豆种植一年收入420多万。日前,村子的土豆种植基地还被青岛市农业部门推荐并认定为“国家级无公害蔬菜基地”。
以前这个村的村民大多以种植传统玉米、地瓜等作物为主,出力多,收入低。该村村支书王军德通过网上查寻有关资料信息,发现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周边有一种“荷兰15马玲薯脱毒原种一代新品种”很有种植价值,经反复考察,发现这种土豆适合本村种植,于是确定了引导村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土豆产业,东营里村被镇政府确定为土豆种植示范点,为了能让百姓尽快通过种土豆富裕起来,该村还利用远程教育网站搞好技能培训和实用技术教育培训,培养了一部分党员和村民致富技术能手。
种土豆种出效益和思路,该村随着土豆种植规模和效益的不断提高,决定把土豆种植向合作专业化和上表皮品牌化迈进,该村适时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了青岛军德土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并为土豆注册了“军德牌”商标,合作社引进青岛文星河农贸有限公司与合作社签订2200多亩土豆种植合同,实现土豆的深加工增值,合作社大发展带动了周围的黄家铺、高家荒和大荒等十几个村庄的1500多户村民也发展土豆种植2000余亩,合作社采用统一提供薯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栽培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收购销售等措施,严格按照“绿色”、“无公害”生产标准组织生产,积极谋划开拓市场,建立起“农超对接”, 与青岛抚顺路、莱州路蔬菜批发商签订了供销订单,积极落实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有效解决了土豆销售问题。
小村种土豆种出个“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今年,东营里村户均纯收入比去年增长1.5万元,户均达到3万多元。(李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