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是山东最富盛名的果品之一。先后被授予“中国果王”、“中华名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沾化县委县政府及时将工作重点调整到转型提升上,大力实施沾化冬枣二次创业,沾化冬枣产业步入由大转强的新阶段。
实施品质提升。按照“推广二代、研发三代、复纯原生代”的思路,该县成立省级沾化冬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沾化冬枣研究院,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良种研发培育力度。成功研发外形更美、个头更大、果肉更脆、甜度更高的四倍体“沾化冬枣2号”新品种,目前已推广3000亩,今年将建成100个新品种示范园。实行疏密间伐、限产提质,每亩限定56株、产量2000斤以内。
推进产业延伸。该县通过创建“基地整合、农超对接、社企联合、院企合作”等模式,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经营管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共推动发展冬枣龙头企业8家,开发出冬枣片、冬枣汁、冬枣酒、冬枣醋、脆冬枣等数十个加工产品,加工、冷贮、物流业产值达到8亿元,冬枣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6%。果脯下脚料制备枣核活性炭、枣汁提取环磷酸腺苷等重点研发课题进展顺利。
构建追溯体系。建设沾化冬枣物联网,对沾化冬枣基地实施环境监控和果园数字化管理。验证平台、感知试验系统、终端控制系统等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目前已正式运行,初步实现物网联接。该系统的建设,将为整个沾化冬枣产业实现物联网管理提供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农产品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生态家园。该县扶持发展生物有机肥企业5家,拥有生物肥系列专利十余件,开发生物有机肥十余个品种。推广枣园沼气池建设,年建沼气池50个以上,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广诱虫灯、防虫网、粘虫胶等生物技术,大力实施生物治虫。深入推进标准园、景观园建设,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美化林网、路网、水网,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十月份沾化冬枣节品牌,2011年,沾化冬枣采摘旅游收入过亿元。(王 勇)
实施品质提升。按照“推广二代、研发三代、复纯原生代”的思路,该县成立省级沾化冬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沾化冬枣研究院,加大科研投入,强化良种研发培育力度。成功研发外形更美、个头更大、果肉更脆、甜度更高的四倍体“沾化冬枣2号”新品种,目前已推广3000亩,今年将建成100个新品种示范园。实行疏密间伐、限产提质,每亩限定56株、产量2000斤以内。
推进产业延伸。该县通过创建“基地整合、农超对接、社企联合、院企合作”等模式,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经营管理,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共推动发展冬枣龙头企业8家,开发出冬枣片、冬枣汁、冬枣酒、冬枣醋、脆冬枣等数十个加工产品,加工、冷贮、物流业产值达到8亿元,冬枣产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6%。果脯下脚料制备枣核活性炭、枣汁提取环磷酸腺苷等重点研发课题进展顺利。
构建追溯体系。建设沾化冬枣物联网,对沾化冬枣基地实施环境监控和果园数字化管理。验证平台、感知试验系统、终端控制系统等设施已安装调试完毕,目前已正式运行,初步实现物网联接。该系统的建设,将为整个沾化冬枣产业实现物联网管理提供经验,进一步推进全县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为农产品监管提供坚实保障。
建设生态家园。该县扶持发展生物有机肥企业5家,拥有生物肥系列专利十余件,开发生物有机肥十余个品种。推广枣园沼气池建设,年建沼气池50个以上,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推广诱虫灯、防虫网、粘虫胶等生物技术,大力实施生物治虫。深入推进标准园、景观园建设,实施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美化林网、路网、水网,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文化,积极推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重点打造十月份沾化冬枣节品牌,2011年,沾化冬枣采摘旅游收入过亿元。(王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