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青岛农大成功研究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 草莓从此可以常年“不断档”

2011-11-09 00:04:42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草莓作为营养丰富的保健性水果已成为全年需求的消费水果,但7-11月无草莓成熟收获的现实一直困扰着国内外的草莓市场,也是国内外科研部门及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攻克的难题。有“草莓教授”之称的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保学院姜卓俊副教授经过长期研究一举破解了这一“草莓断档”的瓶颈问题,他研究开发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实现了草莓能够在10至11月超早熟上市,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一至两个月收获,填补了草莓的断档期。近日,该研究成果通过了青岛市科技局组织的现场验收,专家现场抽样测试,超早熟草莓第一果序的早期亩产量达到1239.84公斤,累计亩产量可达到4000公斤左右。
  国内外保护地草莓最早的促成栽培形式其收获上市的时间一般在新年前后,半促成栽培形式收获上市的时间为2至3月份,收获期可以持续到6月份。7至11月的高温期间一直是草莓的空档期。为此,多年来国内外科研部门及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探索,力图在7至11月份这一时期实现草莓的收获上市。从事20多年草莓研究的姜卓俊副教授在“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研究中,研究和提出了具有广泛意义的、在本地立地条件下、人工制冷的、能够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提前进行花芽分化的草莓育苗新方法和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为超早熟草莓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总结和提出了比现有草莓早熟栽培技术提前一至两个月,于10至11月份收获上市的超早熟栽培技术,满足了草莓断档期的消费需要,为大幅度的提高草莓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最新技术;研制完成了草莓超早熟栽培的育苗设施和设备;为实现草莓的工厂化育苗,建立社会化服务的种苗服务体系,规避草莓的连作障碍,实现优质高产奠定了基础。
  据姜卓俊副教授介绍,草莓的高产和早熟除了品种特性以外,更主要是通过育苗来实现的,特别是对目前生产中以短日照品种为主要栽培对象来说,更是如此。在项目研究中,在青岛市城阳区农业局、青岛市曹村草莓合作社的大力配合下,他成功研制了一个草莓苗可以在活体生长发育状态进行低温短日照处理的育苗设施装置。该设施装置由低温育苗室和育苗床构成,温度可以在零度至20度范围内调整。育苗床设计为轨道移动式,床体可以自由移动,白天可移动到育苗室外在自然条件下育苗,晚间推进育苗室进行短日照低温处理。由此满足了活体育苗的需要,保障了育好苗育壮苗和促进花芽分化的条件要求,实现了超早熟栽培的目标。(陈太安 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