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胶州市马店镇特色农业亮点多

2011-11-08 23:22:01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本报讯 近几年,胶州市马店镇农民抱团发展特色农业成效明显。
    蔬菜规模种,品牌意识强。该镇韩家一村于2008年1月,注册成立了青岛马店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青岛福生集团、青岛鲁青集团等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合作,发展订单农业,村委会是合作社的集体股,120多家农民以土地入股,在保证入股农民每亩500元底金的基础上,合作社规定提取合作社的公积金之后,其余盈利按股分红。合作社成立至今,已成功发展无公害蔬菜450亩,年销售收入150多万元,社员分红30多万元,本村60多名村民到合作社务工,实现劳务收入40多万元。韩家一村支部书记韩锡法说:“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的收入明显提高;农业风险明显降低,合作社和信誉好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合作,龙头企业对农民提供最低保护阶。科技含量和品牌意识明显增强,在种植上按标准化规范种植,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的做法得到了农业部领导的肯定。”
  官庄村成立了青岛绿玉春大白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了45户农民参股,发展无公害蔬菜280亩,主要种植大白菜、大葱、土豆等蔬菜,官庄村支部书记张建武说:“集约种植有利于按标准统一管理,产品质量有保证,每到收获季节,客户都主动上门拉货。”
巧打市场战,薄壳核桃俏。该镇宋家泊子村70岁的农民高清贵承包了村里150亩土地,发展薄壳核桃种植,经过十多年的经营,今年他的薄壳核桃已上市,每斤卖到18至20元,还供不应求,为了保证核桃的品质,他还与周围10多家养殖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60-100元每方的价钱,收购动物粪便。他的薄壳核桃卖到了沂水、蒙阴、沂源等地。他正准备花20多万元,购置一套烘干设备,把薄壳核桃烘干变成干果,出口创汇。
    特色养殖路,农民收益高。1999年,东王益庄村民刘宗敏投资6000元引进了120对种鸽开始在自家院子里散养。起初,没有养鸽经验,他就订阅了《肉鸽养殖技术》、《鸽病防治技术》等多种报刊,边学边养。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到近800只。受大棚养鸡的启发,2004年,他投资20万元承包土地办起了养殖场,并建了一个占地一亩的养鸽温室大棚。6年间,他从饲料配方、清洁、防病、繁殖到肉鸽销售,边摸索、边总结、边改进,熟练地掌握了科学配比饲料、种鸽保健、科学孵化以及消毒防病等大舍养鸽技巧,销售收入逐年增加。刘宗敏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一亩大棚里能饲养种鸽2500多对,鸽舍里能养2000多对。今年的利润能达20万元。
  1996年,韩家村村民曾宪伟从一名民办教师回归成农民,先后从事了很多工作, 2002年他瞄上了特色养殖,曾宪伟先是弄了50只狐狸,由于没有经验单独养殖成活率太低。受到重创后,他到胶南市一家养殖厂学习两个月。之后,投资1.8万元引进40只狐狸、80只貂、20只貉子,在村外建起1.6亩的养殖厂,开始尝试特种养殖。如今,曾宪伟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00多只貂、还有部分狐狸、獾。为了保持饲料的新鲜,今年曾宪伟还投资五万元新建了能存储20万吨左右的冷库。曾宪伟说。每年20万的收入让他成为十里八乡的养貂大户。(记者 韩家云 通讯员 李正大 谭红军 孙君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