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末,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承办了全国疏浚工程新装备新技术研讨会,来自疏浚领域的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130多位领导和专家参加了研讨会。疏浚主要是指使用挖泥船或其他工具、设备开挖水下的土、石以增加水深或清除淤积的工程措施。我国拥有长达18000公里的海岸线,再加上三峡、小浪底、三门峡等大型水利工程,航道疏浚、水利疏浚和环保疏浚市场很大。近年来,疏浚工程已经涉及到环境、民生等重要领域,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次。
自主性研发 多元化创新
近年来,济柴动力总厂突破传统配置的缺陷,勇于创新,自主研发出多项应用于疏浚领域的高新技术设备,逐渐被疏浚领域所认可,以优质的多元化产品和专业的一体化服务,成为疏浚领域的“新宠”。
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疏浚技术装备主要是挖泥船,但是国产挖泥船的核心动力装备——发动机的技术性、可靠性等严重落后国际水平,亟待提升。为了提升疏浚行业技术装备的水平,济柴动力总厂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勇于大搞自主研发,进行多元化创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济柴动力总厂就有将190发动机改造作为挖泥船动力的先例。90年代末,该厂研制成功6190船用柴油机,在长江航运、高速客轮、交通艇、渔政管理艇等领域得到成功应用。为了克服工程船舶传统配置存在的缺陷,该厂开发了YOCQH1000系列工程船舶用液力偶合器传动箱,具有带载(平稳)启动、减缓冲击、快速离合等优点,是挖泥船泥泵机组最理想的动力传输设备。针对挖泥船、抽沙船沙砾泵工况特点,该厂全新设计出新型液力传动产品“泵箱合一”调速型液力偶合器砂砾泵总成,在偶合器传动箱箱体外型及内部轴系结构布置上都做了有针对性的优化改进与调整,与原有的沙砾泵相比具有制造成本低、结构紧凑、体积小及柔性、平稳传动的技术优势。随着疏浚工程规模的大型化,挖泥船也趋向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济柴动力总厂研制出船用26/32大缸径发动机,这是目前国产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最大的发动机,最大功率可达6300千瓦。
将创新研发产品推向广阔市场
济柴动力总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客户对于可靠性、经济型等个性化需求,将自主研发的新设备推向疏浚行业市场,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用户的欢迎和认可,该厂在疏浚行业所做的贡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济柴动力总厂研制出的重柴油船用发动机和长冲程船用柴油机,大大降低用户的燃料成本,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截至目前,济柴已经拥有了直列4~8缸、V型8~16缸等多个系列近百种船用机型,市场保有量达5000余台套。国产首台船用26/32发动机正在温州一家疏浚公司的挖泥船上进行工业性试验,该挖泥船产量为3000立方每小时,全部动力设备,包括主机动力、辅机动力以及液力偶合器,均选用济柴动力总厂的产品。
以全国性的疏浚工程会议召开为平台,济柴动力总厂的新装备在疏浚领域的推广正向高起点、高层次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