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注重科技创新 实施品牌战略

2009-07-28 22:49:46   作者:记者 李 博   来源:创新周刊7月28日   点击:
0

  继汽车、冶金、电子信息和化工等四行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出台(见本报7月14日11版)后,日前,济南市又公布了轻工业、纺织工业、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计划。
  轻工业 
           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济南市轻工业影响逐渐加深并呈扩散态势,企业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受到压缩。但国家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的政策导向,为轻工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济南市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指出轻工业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扩大内需、稳定出口、增加就业为政策取向,以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为支撑,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以食品工业、家电工业、家具工业、和印刷包装等4大行业为发展重点的同时,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恢复具有生产许可凭照的卷烟纸及特种纸的生产。加快发展具有优势的钟表、磨具、文体用品、农用塑料、工程塑料、五金、衡器以及其他有发展潜力的轻工重点产品,促进轻工业的全面调整振兴。
  到2011年,全市轻工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0亿元,年均递增19.2%,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达到10家;新创建省级以上名牌产品10个,新增驰名商标、著名商标10个;轻工产业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70家。其中:过100亿元企业2家,过50亿元企业3家,过10亿元企业5家。
  纺织工业 
            转变发展方式  实施品牌战略
  《济南市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指出,纺织工业发展首先要调整优先的原则,支持、引导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抓住机遇,适应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增强竞争力。加快生产经营困难大、没有发展前景企业的破产重组进度。其次是重点扶持的原则,对于装备好、产品优、工艺先进,有市场竞争力、有发展前途的重点企业及名牌产品予以优先扶持,重点帮助,使其尽快做大作强,发挥重点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最后是布局优化的原则,引导纺织企业由分散向园区聚集,由市区向县域转移。县域纺织服装业要围绕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集聚效应,培育特色产品,发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由散而全向新、特、优方向发展。
  2009-2011年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形成30万吨纱、5亿米布、1亿件服装的生产能力;培育年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1个,过5亿元企业3个,过亿元企业5个;建成2个省级产业化基地,新增省级著名商标2个,新增市级以上技术中心3家。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年均增长15%。  
  新能源产业  
           抓住机遇 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济南市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早,尤其是太阳能领域已形成了一批以力诺集团、桑乐公司等为龙头的骨干企业,但仍存在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标准体系不完善、管理体制和扶持政策不够完善等问题。为全面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水平,推动节能减排,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济南市新能源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指出在新能源发展中,一是坚持开发利用与节能减排相结合的原则。二是重点突破与规模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三是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重视应用先进成熟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积极开拓市场,又要重视研发具有发展前景的关键核心技术,筹划长远发展战略。四是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和落实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支持新能源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五是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原则。依托新能源产业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计划2009—2011年累计投入160亿元,大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到2011年,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58.7%。到2011年,通过开发利用新能源,实现替代常规能源130万吨标准煤。 
  装备制造业  
           稳重求进 实现资源整合产业集聚
  济南市装备制造业具产业优势明显,但发展中也存在企业规模偏小、总量规模小、产业聚集度低等不足。
  《济南市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要求在装备制造业产业振兴过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振兴为主线,依托国家、省、市重点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工艺装备水平,促进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加快推进企业优势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集聚、结构优化升级,全方位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资金投向;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拓宽融资渠道,做好资金保障;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协调指导,推进企业联合。到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00亿元,年均增长1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0亿元,年均增长16.3%;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0亿元,年均增长6%;完成出口创汇22亿美元,年均增长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