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脖子上佩戴了无源射频识别卡,当它需要采食精饲料时,就通过设在门禁栏杆正前方的射频读卡器识别身份,确定身份后,栏杆自动开启,同时智能化精料变量补饲机开始工作,将因牛而异的配方精饲料排入喂饲槽,奶牛进来采食精饲料,栏杆落下,挡住后面的奶牛。一头奶牛采食结束,从左侧门出来,另一头排队等待的奶牛,又通过射频读卡器到补饲机前采食。
这是日前记者在泰山生力源集团山东泰山安康生态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场,看到的一次奶牛持卡就餐的有趣景象。
支持奶牛完成自动采食精料过程的,是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WZB-4型智能化奶牛个体精料变量补饲机。该机主要由奶牛佩戴的无源射频识别卡、柱式控制台、围栏门禁装置和主机等部分组成。山东农业大学李法德教授等科技人员,在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智能化变量个体补饲设备研究与开发”项目经费资助下,用3年时间研制了该机,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日前,国内有关专家对该课题进行了成果鉴定,认为该研究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鉴定意见认为,该设备具有自动化围栏门禁装置,可实现自动控制与人工辅助控制,其投料量精度、投料时间等指标均超过了课题任务书的要求;可实现1至4种精料的精确同步排料、混合均匀,达到了智能化变量个体补饲要求;研究开发的“智能化畜类动物个体精料变量补饲管理系统(V1.0),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以及数据存储、分析、传输、打印、在线显示和声光报警等功能,便于和养殖场数据库的数据交换,有利于实现奶牛精细化科学管理。
据科研人员介绍,养奶牛就像伺候孕妇一样,科学合理的摄取精饲料可以提高牛奶的产量和品质。经过两个星期的引导和训练,一般的奶牛都能熟悉环境,做到自动排队采食精料。每台9WZB-4型智能化奶牛个体精料变量补饲机可向20头奶牛提供服务。
当前,我国奶牛存栏量1300万头左右。奶牛的精饲料投放主要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程度低,难以做到根据奶牛差异实现个体配方饲养。采用该项成果后,可以根据每头奶牛的产奶量、采食量等因素,对不同的奶牛个体进行差异化精准补饲,可显著提高奶牛单产,每公斤牛奶饲料成本也明显下降。因此,该智能化奶牛个体精料变量补饲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刘观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