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青岛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一年来的努力,该校以研究黄河三角洲“上粮下渔”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为突破口,在东营利津县开展的针对土壤改良、种质资源创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近日,该校举行项目研究进展情况汇报会,各课题主持专家分别就各自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下一步研究计划进行了汇报。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听取了各课题组的汇报,对各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各课题组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校研究生的作用,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2008年10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与东营市利津县签署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该校以利津汀罗镇毛砣村为试验点,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遴选优秀研究团队进站开展研究。学校同时启动了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台田土壤综合改良利用模式研究”、“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农下渔’模式下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滨海盐碱地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耐盐碱绿化植物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和“盐碱地鲜食葡萄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等5个科研课题,以这一系列课题研究为基础,为盐碱地高效利用及生态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平台,为黄河三角洲及相关地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一年的科研攻关,该校专家教授初步掌握了当地重盐碱地土壤、水质和植物特性以及不同年限及不同高度台田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探索出合理可行的土壤培肥技术和改良模式,并通过试验确定适合台田土壤改良的化学改良剂。针对毛坨村土壤盐碱化特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耐盐碱性植物,研究出防护林带、道路绿化、水网绿化、庭院绿化的各种耐盐碱植物的种植方式。
在水产养殖方面,调查了养殖期间池塘水体和台田间渗出水的水质及变动规律,进行了引黄河水南美白对虾、台田间渗出水卤虫孵化和放养、三疣梭子蟹幼蟹盐度适应性实验,取了阶段性成果。蔬菜方面,完成了盐碱地蔬菜育苗研究,建议当地使用营养土或基质育苗;对耐盐蔬菜种子资源进行了部分筛选,对13个种类的42个不同品种的蔬菜资源进行了露地栽培试验,筛选出耐盐高差蔬菜品种;进行了蔬菜抗盐栽培技术调查,确定采用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在葡萄种植上,研究了葡萄肥水吸收和运动规律,以及葡萄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肥力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变化状况。解决了当地在土壤盐渍化、肥力低、病虫害严重,夏季高温多湿等环境条件下优质葡萄产业化种植的技术难题。(贾玉辉)
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听取了各课题组的汇报,对各课题组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要求各课题组在下一步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联系,同时更加充分发挥学校研究生的作用,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2008年10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与东营市利津县签署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该校以利津汀罗镇毛砣村为试验点,建立了“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遴选优秀研究团队进站开展研究。学校同时启动了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台田土壤综合改良利用模式研究”、“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上农下渔’模式下生态高效水产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滨海盐碱地蔬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耐盐碱绿化植物筛选及栽培技术研究”和“盐碱地鲜食葡萄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等5个科研课题,以这一系列课题研究为基础,为盐碱地高效利用及生态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提供平台,为黄河三角洲及相关地区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经过一年的科研攻关,该校专家教授初步掌握了当地重盐碱地土壤、水质和植物特性以及不同年限及不同高度台田土壤水盐运动规律,探索出合理可行的土壤培肥技术和改良模式,并通过试验确定适合台田土壤改良的化学改良剂。针对毛坨村土壤盐碱化特点,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耐盐碱性植物,研究出防护林带、道路绿化、水网绿化、庭院绿化的各种耐盐碱植物的种植方式。
在水产养殖方面,调查了养殖期间池塘水体和台田间渗出水的水质及变动规律,进行了引黄河水南美白对虾、台田间渗出水卤虫孵化和放养、三疣梭子蟹幼蟹盐度适应性实验,取了阶段性成果。蔬菜方面,完成了盐碱地蔬菜育苗研究,建议当地使用营养土或基质育苗;对耐盐蔬菜种子资源进行了部分筛选,对13个种类的42个不同品种的蔬菜资源进行了露地栽培试验,筛选出耐盐高差蔬菜品种;进行了蔬菜抗盐栽培技术调查,确定采用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在葡萄种植上,研究了葡萄肥水吸收和运动规律,以及葡萄根系主要分布层土壤肥力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变化状况。解决了当地在土壤盐渍化、肥力低、病虫害严重,夏季高温多湿等环境条件下优质葡萄产业化种植的技术难题。(贾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