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经济 > 正文

青岛理工大学多管齐下促进产学研结合

2009-12-22 20:51:45   作者:创新2009   来源:www.cxsdw.com   点击:
0

  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依靠在土木、机械、建筑、环境、能源等优势学科领域丰富的校友资源,成立了校董会,并与校董校友单位在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联合共建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成立实习就业基地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青岛理工大学始终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教学中心地位,适时调整培养计划和教学体系,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近三年来,该校在原有基础上巩固、扩大和发展了以校友单位为依托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在省内外成立实习就业基地80余家,给学生创造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平台,使学生们不仅“学有所专”、“学有所长”,更能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真正做到“学为所需”、“学以致用”。几年来,该校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思想品质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前提下,青岛理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于11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加大科研合作力度


  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一直注重与地方、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走内涵建设发展之路。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新型技术创新体系的战略,该校充分发挥学科科研优势,努力寻求与校董、校友单位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大型企业合作,营建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的孵化环境和条件,建立成果转移基地,服务校董、校友单位。
  三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在冶金科技教育领域的主力作用,在冶金建筑、冶金机械、冶金节能和冶金环保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研发特色和解决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优势能力。近三年,该校共获得横向科研课题立项1380项,科研经费近亿元,其中80%以上是与校友单位开展的科技合作。
  2007年,该校与莱芜钢铁集团联合建立了“莱钢——理工博士后研发基地”,计划总投资3.5亿元,合作成立的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的“高炉渣余热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在青岛钢铁集团进行中试。
  2008年,该校在与胜利油田、济南钢铁集团等校董、校友单位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取得多项重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申报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大突破;与胜利采油厂合作的项目“特高含水期油田能耗预测评价及节能技术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中石油克拉玛依油田等大型企业获得推广应用,各项主要单项能耗指标都有较大改善,每年节省电费3.5亿元,达到了节能降耗和增产稳产的目的;与济钢集团合作实施完成的“煤压机房噪声综合治理”项目,解决了大型煤压机的噪声控制这个噪声控制领域急于解决的技术难题,节约投资资金近千万元。
  2009年,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青岛示范中心落户青岛理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温异质离散运动颗粒间传热传质机理研究”获批,均得益于宝钢等校董、校友单位的大力合作与支持,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开办培养培训课程优化企业人才结构


   从2008年秋季开始,结合专业设置情况,该校以两种方式为山东黄金总公司、鲁中矿业集团、金岭铁矿等五家冶金矿山企业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一是采取单独招生、订单式培养的方式,为省内金属矿山企业在矿山机械、矿山测量、矿山机电等三个方向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工程技术人才;二是采取全日制脱产培训两年的方式,由企业组织选拔学员入校参加相应专业学习,为冶金矿山企业培养采矿、选矿、地质、测量四个急需专业人才。目前,五家企业已选派首批138名学员在该校进行脱产学习。(青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