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25亩,年产值达到1.05亿元,主要生产控制主板、智能化电器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占地少,投资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对财政贡献大,这就是信多达电子有限公司。”正在信多达公司调研的菏泽市开发区科技副主任张建敏介绍说。
这是菏泽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公司还有辰信新能源、三捷新能源、浪潮云计算、盛世科研、天鹰太阳能等公司。还有高科技创业园、道中道生物科技产业园、金丰鲁德生物科技园相继落地;鑫辰新材料、盛百灵生物、吉诺生物科技、派乔易生物制药、嘉宏生物医药、三捷锂离子电池等一批高新技术项目纷至沓来。
据悉,去年,科技创新对菏泽市开发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48.9%,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该市开发区新增长极。
短短几年间,高新技术产业在市开发区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其中缘由是什么?市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国珍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开发区打出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组合拳”。一是加强创新企业培育。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促发展。强化政策引导、金融支持和优质服务,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好现有省级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并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开工建设了按国家级孵化器标准设计的高科技创业园,为科技研发、孵化、中试、加速、大学生留学生创业提供良好平台和载体;加快推进道中道生物原料药研发基地和盛世研发中心等建设,为科技创新搭建良好平台。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培植与中科院过程所合作的甲基丙烯酸甲酯项目、与中科院兰化所合作的清洁柴油调合组分项目、与德国凯杰公司合作的第三代DNA快速检测试剂盒项目以及中国工程院侯云德院士团队、南华大学吴移谋教授团队和李胜华、李靖、李秉坤等国务院“千人计划”专家团队研发的9个项目,力促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使科技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把目光瞄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现有65家合作机构的基础上,引入更多的大院大所和高校创新载体,实现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在开发区集聚。五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利用五年的时间,面向海内外引进集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确保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500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一系列“组合拳”产生了显著成效。据统计,三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3.87亿元、技改投入48.05亿元,拥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4家,金正大公司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与科研院所合作的企业已达65家,拥有两个国家级、8个省级质检中心,投资1.2亿元省的级科技孵化器建成投用,天津大学化工研究院、山东大学鲁南药物研究院、浪潮云计算中心、南华大学实验室等7家科研机构和技术团队已入驻。(田玉卿 靳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