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产品”走出科技创新新模式

2016-08-16 21:52:10   作者:朱先俊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
0

   尖端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离不开高起点的载体平台。近年来,烟台开发区全面实施“区域创新平台激活工程”,引导企业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完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组建新模式科技服务平台,成功搭建了多元化“区域科技创新大平台”。截至目前,全区252家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的创新平台124个,其中“国字号”的创新平台达到17个,先后建立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了“1+3”科技服务平台,搭建了同济大学烟台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山东中心(烟台)产学研转化基地、天津大学(烟台)技术转移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
    烟台开发区以这个“区域创新大平台”为载体,探索出“平台+产品”的科技创新新模式,成为全区企业与国际先进研发水平接轨的新引擎。据统计,全区累计取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874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247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7项;113项关键技术属国际首创和国际、国内领先,114个科技产品位居全球或全国前5
    
研发平台+产品
    在第三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上,烟台德邦公司的“绿色环保节能照明LED封装用高折射率有机硅材料”项目,经过激烈角逐,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全国总决赛新材料行业第三名。“我公司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生产线,生产的高折射率有机硅LED封装材料耐硫化数据比国内产品高15-20%,在替代国外进口的同时,价格比竞争对手低50%以上。”德邦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德邦的成绩簿上,公司的研发平台功不可没,近几年,相继建立起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瑞微电子封装材料与系统集成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
    公司借助高端研发平台,在电子及微电子封装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平面显示液态光学封装材料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直接替代日本协力、美国杜邦等国际知名品牌;太阳能光伏组件双面特种胶带属国内唯一,打破国外垄断,参与制定的SEMI国际标准《光伏组件用封框胶带》,是中国光伏企业在组件封装技术国际标准制定方面获得的首项突破。
 
技术平台+产品
    在烟台荣昌生物医药园,诞生了我国批准的首个进入人体试验的“ADC”药物,填补我国自主创制“ADC”的空白,标志着我国“ADC”抗癌药物研发达到国际水平。荣昌,坚持走源头创新的路子,十年磨一剑,创取了“9个国家一类新药共研发”的生动局面,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国家创新药物“泰爱”已进入Ⅲ期临床,3-4个将在两年内申报临床研究,新药预计从2019年陆续上市,年销售额有望达到60亿。
    荣昌生物医药园在技术创新领域结出的果实,其背后提供科研开发和产业化保障的是超过5亿打造的CHO细胞表达和ADC抗体-药物偶联两大核心技术平台,两大平台的相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CHO细胞表达平台由药物分子基因克隆构建、工程细胞株筛选、CHO细胞大规模培养、药物纯化及制剂优化等四个平台模块组成。“抗体-药物偶联(ADC)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具有大规模抗体-药物偶联工艺,ADC药物小分子和连接头大规模制备工艺,ADC药物表征分析和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用于ADC药物评估的体内外模型体系等四大关键技术。
    
服务平台+产品
    “传统工艺制造一个模具需要几周甚至数月时间,而通过3D打印技术,小型的立体模型几个小时即可完成。”烟台路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项创新技术已应用到汽车零部件、数控机床等10多个领域的核心部件,累计为区内外120多家企业提供快速样件制作服务,大大缩短了科技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
    这要归功于烟台开发区管委和路通公司共同创建的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平台成功引进了仿真模拟、3D打印制造和低压铸造智能化等领先技术,打造了“一院一站一所三中心”,目前已突破16项关键技术,在3D打印装备方面,成功研发低温沉积三维组织支架打印、多喷头细胞三维打印等技术;在先进制造方面,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研发高性能铝合金及复合喷射成型技术与装备,解决各种高性能要求的典型复杂铝合金零部件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技术瓶颈。
    类似这样的服务平台,还有烟台开发区精心打造的“1+3”科技服务平台,建成了一个以企业为中心,政府、高校院所、中介服务机构分布于周围的环状结构,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截至目前,平台已纳入科技型企业72家,高校、科研院所45家,中介服务机构10家,76项各类科技成果进入了数据库,进行转化和推广。(朱先俊)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