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2日召开的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烟台市科技奖励工作再创佳绩,共获得省科技奖27项,其中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企业科技创新类进步奖1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5项,科技进步奖三等奖7项。据烟台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烟台获省科技奖励呈现获奖数量多、层次高,创新主体突出,创新持续能力强,创新渠道广等特点。
获奖数量多、层次高。今年省奖授奖项目总数量较去年压缩一半以上,全省科技奖励总数235项(通用项目),烟台市有27个项目获奖,占全省总数的11.5%。烟台市推荐的项目达15项,获奖水平和数量仅次于青岛位居全省第二。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应用”、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及应用技术”等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共16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创新主体突出。今年烟台市获省奖的27个项目中,企业申报20项,占到总数的74%。企业已成为该市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近年来烟台市涌现出一批像万华化学、冰轮股份、泰和新材、德邦科技、丛林铝业、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绿叶制药、正海生物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话语权、研发实力雄厚、与知名院所产学研合作效果好的企业,已经成为该市向上资金争取、成果奖励、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的主力军。
创新持续能力强,创新渠道广。烟台市推荐的“南山铝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获企业科技创新奖,这是该市自2009年此奖项设立以来的“六连冠”,与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的美籍科学家陈田安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勇夺该奖“三连冠”,均是全省17地市最高。“企业科技创新”奖申报要素多、门槛高、授奖数量少,是对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量,烟台市通过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连续六年折桂反映出该市企业科研创新制度、创新体系整体有了明显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近年来烟台市通过引进科研单位、转移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建立研发创新平台等实现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科研创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开展“招研引技”活动,与一大批国外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拓宽了该市科技创新渠道,提高了创新质量和效率。
获奖数量多、层次高。今年省奖授奖项目总数量较去年压缩一半以上,全省科技奖励总数235项(通用项目),烟台市有27个项目获奖,占全省总数的11.5%。烟台市推荐的项目达15项,获奖水平和数量仅次于青岛位居全省第二。烟台冰轮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NH3/CO2螺杆复叠制冷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应用”、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完成的“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及应用技术”等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共16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
创新主体突出。今年烟台市获省奖的27个项目中,企业申报20项,占到总数的74%。企业已成为该市科技创新的主体,特别是近年来烟台市涌现出一批像万华化学、冰轮股份、泰和新材、德邦科技、丛林铝业、中集来福士、杰瑞集团、绿叶制药、正海生物在行业内具有一定话语权、研发实力雄厚、与知名院所产学研合作效果好的企业,已经成为该市向上资金争取、成果奖励、创新平台建设等工作的主力军。
创新持续能力强,创新渠道广。烟台市推荐的“南山铝产业链技术创新体系”获企业科技创新奖,这是该市自2009年此奖项设立以来的“六连冠”,与烟台德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的美籍科学家陈田安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勇夺该奖“三连冠”,均是全省17地市最高。“企业科技创新”奖申报要素多、门槛高、授奖数量少,是对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考量,烟台市通过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连续六年折桂反映出该市企业科研创新制度、创新体系整体有了明显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近年来烟台市通过引进科研单位、转移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建立研发创新平台等实现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在科研创新、技术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建立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特别是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积极开展“招研引技”活动,与一大批国外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效拓宽了该市科技创新渠道,提高了创新质量和效率。